- UID
- 20033
- 帖子
- 519
- 积分
- 8134
- 威望
- 3359
- 曼城币
- 7747
- 贡献
- 1
|
1#
发表于 2008-12-11 02:34
| 只看该作者
百年前美国唐人街的中国“大姐大”
那时白人眼中的“中国玛丽”就像一个女王一样,唐人街上的芝麻大小事,她都管。白人把当年的唐人街蔑称为鸦片街─Hoptown,“中国玛丽”就是当时唐人街的掌权“大姐大”,可是一点都不含糊的。
最新一期美国《世界周刊》刊文说,“中国玛丽”在去年2006年12月6日整整去世一百年了,任何华人到亚利桑纳州的墓碑镇旅游时,请别忘了弯进靴山公墓,向这位中国奇女子打声招呼,凭吊一下。原文摘录如下:
我的同事泰丝(Tacy)和裘蒂(Jody)先后在去年不同的月份去了亚利桑纳州墓碑镇(Tombstone)旅游,回来时顺便带了许多镇上观光景点的小册子和一些镇上资料给我,还把她们和家人在旅游中所拍的相片与我分享,她们都晓得我对任何小城古镇很有兴趣!
墓碑镇位于亚利桑纳州的西南边陲小镇,在1877年期间,当地的一位矿工艾德雪佛林(Ed.Schelin)偶然发现了银矿,消息走漏之后,不少西部牛仔、矿工、印地安人(阿帕契部落)都闻风而至,一些歹徒混混、地痞流氓、烟花流莺,也相继涌入这座小镇,大伙儿都来找工作混饭吃,再捞些银子,就在那段时间同时也出现了一群华人,他们都是来自广东(有台山、新会、开平、恩平)四邑的早期移民,这一群华工也先后加入采银矿的行列,这片黄土漫漫的沙漠小镇,摇身一变,成了一座闪着一层银光的小乡镇了。
随着银矿的开采,带动了城镇的繁荣景象和财富,同时许多黑白两道的江湖恩怨、偷盗、抢劫、谋财害命的案件也随之增加。一百年前的一场枪战,有位快枪侠维雅特艾帕尔(WyattEapr)以他精准和超快的拔抢术,快枪连毙三名仇家,一夜之间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这些西部牛仔的形象和许多淘金采银、夺财的恩怨故事,更是日后好莱坞拍成电影的最佳题材,而且一直很受电影观众的喜爱。
来自东方的“龙女”
不管是西部牛仔也好,快枪侠也好,还是开银矿发财的大财主也好,其中引起我最大兴趣的,是在那些华人群中的一位东方女子,这位镇上颇负声望、备受尊重的“中国玛丽”女士,每个人提到ChinaMary也都啧啧称奇!
在美国早期拓荒时代,在一片荒漠沙地的矿区内出现了一位来自东方的“龙女”,那是多么让人非议而令人称奇呢!18世纪末,正值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时已经是晚清,一个中国女子竟离乡背井、飘洋过海,投入外邦异域,她是如何和这些金发碧眼的洋人沟通呢?她离千山、背万水寄居于沙漠州上度过了她大半辈子,她的一生奔奔波波,做人处事,无不令人称鲜道奇!她的故事有点像武侠小说中的女侠,独特的个性,女中豪杰的作风精彩万分。我决定设法找出有关中国玛丽的史料,慢慢地细读她的故事吧!
我打一通电话到墓碑镇的镇公所去询问有关“中国玛丽”的生平纪录,接电话的女士说:镇公所内并未存有“中国玛丽”的私人档案资料,她很热心建议我去找目前仍住在镇上的一位退休老人,他的大名是班堤崔维克,他收集了一些中国玛丽的生活剪影,同时崔维克也曾写过一本书,书名叫《中国龙─墓碑镇》,书于1989年出版,这位女士同时给了我崔维克的电话号码,让我自己去和他联络,而且她还提到镇上的居民都认识崔维克先生,找他不会太难。我向她道谢之后,果然马上就和崔维克先生联络上。
首先我自我介绍,说明来意,崔维克很爽快地说,他很高兴有中国人向他问“中国玛丽”的事迹,我们在电话上聊了一下,他提到退休之后写过的那本书《中国龙─墓碑镇》,书中有一章特别描述“中国玛丽”的生活点滴,还有穿插一些中国玛丽的照片,最后我们约定日期、地点见面,我很开心能见见这位长辈,谈谈自己中国人的早期移民辛酸史。
2006年1月28日,一大早天气有点冷,我偕同事芭布拉结伴同行,由她开车前往墓碑镇拜望崔维克先生。根据AAA旅游册上提供的相关资讯,墓碑镇是居于海拔4540尺高的地理位置,目前镇上有1504人居住,一共有三条主要的大街,最热门的地段是在爱伦街上,镇公所建于1882年,我们车子开在FremontStreet,看到了这座两层楼高的镇公所依然古情旧貌的立在街上。墓碑镇上最有名的语标来形容此镇的就是:“TheTownTooToughToDie”一直流传下来。
进入墓碑镇时从左边的马路转上去,就可以看见左边坡上立着一块长型的白色石柱碑,碑上很清楚的刻着:1879,BoothHillGraveYard(靴山坟场),进口服务处提供很多旅游资料、纪念品、风景卡、墓园图,供游客选购,参观靴山公墓不收门票,但是希望游客自由赞助,捐款的钱用来维护公墓,芭布拉和我各自掏出两块美金投入捐款箱内,经过右边的侧门步入墓园内参观。
公墓内一共有250个坟穴,11排,从左向右,由上到下,有些穴位是用水泥砌成的长方型,大部分都是用一堆小圆石砾子堆起来的坟丘,坟上立着木牌,牌上书着,某人某年某月某日生和死亡日期,有些是病死的、有些是老死的、也有些是被乱枪误射而丧命的,有老、有少,还有些是没名没姓的葬身此地。俗语说:“棺材不祇是装老人的”,此话一点都不假。我们一排一排的边走边看,有一种人生百态,生有处,死有地之感。
走到上方第二排时,我见到了一块长方型的水泥冢,顶端竖立着一条长长的木板上面很清楚地刻着:Mrs.AhLumChinaMary,BornChina,DiedInTombstoneDec6,1906,Aged67yrs(阿龙太太,中国玛丽,生于中国,卒于墓碑镇,1906年12月6日,享年67岁)。
“中国玛丽”就葬在这儿!墓地周围的地势较高,背后有山,居高临下,向外眺望,可见对面的山麓,丘陵起伏,视野辽阔,倒是一块很好的长眠处,不知道“中国玛丽”生前是否请了地理风水师前来勘察过?是否如她所愿葬身此地呢?
离开靴山公墓之后,按着地图,绕过两条街,很快就找到了公共停车场,11点左右游客已渐渐涌入大街上,有人登上马车随着牛仔马夫游车河,爱伦街上两旁小店林立、书店、纪念品店、咖啡馆、餐馆小镇古风古味仍在,古情古意犹存。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