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
- 帖子
- 735
- 积分
- 11128
- 威望
- 3489
- 曼城币
- 44445
- 贡献
- 106
- 性别
- 男
|
1#
发表于 2009-2-20 20:10
| 只看该作者
一份婚恋调查报告指出,造成人们单身的最大原因是交际圈太窄机会太少。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总干事、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的扩招都导致了人口大幅流动的加快,人们在流动的过程中交友的途径和社交的圈子也在逐渐地缩小,往往造成曾经熟悉的社交网络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情况。
2009年1月,中科院为大龄单身科研精英组织了一场相亲会。这是中科院送给这些科研精英们的一份特殊的年终奖。这些被社会称为精英的“剩男”说,他们真心渴望结束单身生活。于是,都市中才华横溢、花容月貌的适龄女子趋之若骛。
相亲,一度被看做是“ 旧时代”的产物再一次在21世纪的“剩男剩女”中流行起来,各种相亲方式相继上演,多元化发展。“替子征婚”、“网络征婚”、“电视征婚”……其中,互联网上的征婚成为E时代“剩男剩女”最便捷和最受欢迎的方式。一个庞大的网络婚恋市场的形成很能说明问题。
2006年《中国网上婚恋交友研究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网上婚恋市场规模为9100万元,同比增长145.9%。彼时,报告预测,未来三年该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0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53亿元。这吸引了众多风险投资机构重金进驻。
尽管扮演“剩男”秦奋的葛优在影片中说,相亲其实是件挺不靠谱的事儿。但是,不管是自愿还是迫于压力。相亲成为了“剩男剩女”们生活的一部分。
“去看看也好,给自己一个机会。别笑,很多婚姻就是这样看成功的。问题不在看,问题在一个人在当时有多想结婚。想得够厉害,一定会成功。”香港畅销作家亦舒曾经借她女主角的口这样说。
从这个角度看,爱情也许是找来的。
智商出了问题还是情商出了问题?
柏拉图曾经问他的老师,爱情是什么?老师说,爱情是田野里最大、最丰硕的果实。于是他出去寻找,结果空手而归。因为,他总认为前面还有更丰硕的果实在等着自己。然而,就在他放弃这一个,寻找下一个的过程中,最佳选择期已经过去了。
现实社会里,年龄是择偶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标杆之一。
根据调查显示,女性在25岁时,有65%的男性认为是理想的婚姻对象;30岁时,有26.5%的男性选择;而到了35岁时,获得认可的只有12.5%的男性。相反,男性在31岁时,有82%的女性认为是理想的婚恋对象,而到了35岁,则下降到30.4%,40岁时更是降到15.2%。可见,随着年龄的增多,男女在婚恋的价值优势上是直线下降的,而这一点对女性的要求更为苛刻。
被“剩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按照绝对的人口统计学上看,“剩男”的出现是理所当然的现实。据统计,目前我国男性总数比女性多3700万。更有人预测,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到4000万,这也就意味着,平均5个男人就有1个讨不到老婆。
相比之下,“剩女”的大幅出现原因要复杂得多。婚恋网站世纪佳缘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剩女”大都是面容姣好、工作体面、收入颇丰、学历较高的“三高”人群,往往忙于事业或者学业而错过了择偶的黄金季节,又或者因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而一剩再剩。
“喜欢的人不出现/出现的人不喜欢/有的爱犹豫不决/还在想他就离开/想过要将就一点/却发现将就更难/于是我学着乐观/过着孤单的日子”港台歌星刘若英在《一辈子的孤单》里唱出了“情剩”的矛盾。受教育的水平和经济独立的程度往往让他们对婚姻有更高的期待而不敢轻易迈步。
“‘情剩’都是自己把自己逼进爱情死角的。”田范江无奈表示,现代的择偶观念早已不是过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候。在人们逐渐为爱设了诸多限制之后,我国国民的择偶要求可以说是全世界最高。
“西方重视的只是两个人之间的爱是否开心,而不在乎家庭、婚事等的束缚。而我国却是什么都要面面俱到。想要门当户对的理性,想要两个人的爱情合适,也想要一见钟情的浪漫。尽管现代人接受了新的观念,对于婚恋也不再是以前的保守态度,但是一旦涉及到婚姻,作为父母就一定会出来干涉。每个人都会受到盘根错节的传统观念的束缚,瞻前顾后,导致了择偶难度越来越高。”田范江说。
男强女弱、男外女内的匹配模式依然占据社会的主流。拥有财富、权力、才华的男性显然能在婚姻市场上呼风唤雨;而那些花容月貌、温柔贤淑的女性自然也在婚姻市场上大受欢迎。但在对“情剩”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剩男剩女”对于另一半的期待和对自身条件的预估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优秀的女性往往希望找一个更为优秀的男性,而一个很优秀的男性在众多的选择中却未必渴望如此的另一半。“为什么各方面都不如我的女生可以拥有一个如此优秀的男人?为什么我还是剩下的?”“剩女”中,总有不甘心的。
但这就是现实。因为女人和男人眼中对于另一半的优秀定义并不同。田范江分析说,对于更多的成功男士而言,他要的可能只是一个贤妻良母型的女士为伴侣。是否会持家?是否很体贴?这才是根本。至于另一半工作有多好,能力有多强,这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
男女的比例是均衡的,但其中年龄的分布呈现不平衡。22、23岁间的男性会员和27、28岁间的女性会员占得比例更多。“因为年龄偏低的男性在很多女性中被看做男孩,还没有任何资本,也不能让人有想依靠的感觉;而27、28岁间的女性则因为滑向30岁,所以和年轻女性相比,受男性欢迎的程度比25岁的女性要下降一倍。”
然而,那些被认为优秀的“剩女”在物质上完全独立,在精神上也比较独立,因此对感情生活有着更理想化的期待,在爱情的梦想前,不愿意轻易妥协,导致梦想照不进现实。
这是一个大大的矛盾。因此,人们认为“剩女”比“剩男”更成为问题。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收获爱情呢?《一千零一夜》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当阿拉丁召唤出关在神灯中的蓝色精灵后,精灵许诺可以帮助他实现任意的三个愿望,但是同时又告诫有三样东西是无法实现的:一、帮助他杀人;二、让死去的人起死回生;三、使一个人爱上他。
原来,爱情是无所不能的神明都无法帮忙实现的事情。但在《女人不坏》中,周迅为广大的“情剩”们创造了一项最伟大的发明。她发明的那种叫费洛蒙的膏药,居然真的能够发出费洛蒙的力量:在爱情的世界里可以呼风唤雨,如鱼得水。她可以令任何一个她喜欢的异性爱上她。
但在现实中,田范江认为中国人普遍缺乏“恋商”。人们对爱的观念从小就是有误解的,中国的教育从小到大的学习就为了将来的事业和发展,而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找一个伴侣是天生就会的,不需要学习和教育,“但是凭什么我就知道该找一个什么样的人?很多人对于爱的认识是通过电视剧、小说,甚至当它们为教材,这就和现实社会产生了偏离。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职业上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在感情上却是小学水平,他们不明白别人的需求以及自己的需求,缺乏爱的能力。这是缺乏恋商的根本表现。”
彻底改变“情剩”的命运,婚恋专家一致认为首要的是对婚恋观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应该抱有积极地态度,适当调整自己的择偶标准,克服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完善自我。
一个人好还是两个人好?
“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应当是人们对婚姻的最高理想。
然而,近些年来,婚外情、性伙伴、试婚、一夜情、协议婚姻、同性恋渐渐从隐蔽之处走向阳光地带,摊开在所有人的面前。它们的出现颠覆了人们传统的婚恋观,与此同时,日渐走高的离婚率正在瓦解人们对婚姻神圣的想象。
“闪婚闪离更多的出现在80后小夫妻间,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观念更快,对于婚恋的态度也更趋于西方化,注重爱的质量要高于稳定度的问题。而一旦双方出现矛盾又缺乏一种妥协精神,往往都会以自我为中心,所以才会出现去年从结婚到离婚只用了3个小时的罕见事件。但我们必须看到,整个社会的观念演变是不如年轻人快的。这个社会虽然存在种种新的婚恋模式,但是传统观念束缚的人们还是很难去认同他们的存在。”田范江指出。
正是在这样一个情感多元化的社会里,人们对于婚恋观念受到的冲击也让婚姻不稳定的因素增多。据统计,我国离婚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的离婚率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目前的离婚率从20年前的0.7%上升至现在的5%,中国离婚率最高的城市是北京,为39%,其次是上海为38%。而据田范江介绍,我国的离结婚率增长的也很快,部分大城市已经接近50%。
离结婚率是以民政部门当年办理结婚的数据做分母,以离婚的数据做分子,得出的一个反应婚姻质量和稳定性的概率。“目前,我国的离结婚率可以说在国际上也算是很高的,其越高表明婚姻越不稳定。”田范江表示,我国目前的婚姻质量很让人担忧。
李银河曾经指出,在新世纪中国的婚姻家庭领域中,最深刻的变化莫过于人们由原来的包办买卖婚姻到自由恋爱,这是一种个人权利的伸张。新世纪将会在此基础上更加尊重个人的权利,婚姻模式也会趋于多元化。
这使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徘徊在婚姻之外的“情剩”可能因此更加犹豫甚至却步,而“情剩”队伍的壮大,反过来也可能使婚姻模式的多元化加剧。人们担心,这种多元化会危及稳定。
然而,在接受我们采访的“情剩”中,虽说彻底的独身主义者不是没有,但斩钉截铁地抱着独身主义观念的人,仅在极少数。到了时间和年龄,人便想结一次婚,心理上有结婚的倾向,就像候鸟在冬季南飞。
《圣经》上说: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因为二人劳碌同得美好的果效。若是跌倒,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没有别人扶起他来,这人就有祸了。再者,二人同睡就都暖和,一人独睡怎能暖和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