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61
- 帖子
- 342
- 积分
- 24620
- 威望
- 822
- 曼城币
- 14828
- 贡献
- 33
|
1#
发表于 2007-4-26 16:07
| 只看该作者
海外留学 是刷盘子还是读书?
是刷盘子还是读书?这种问题还用问,当然是读书了,这在国内根本就不成为问题。但对于天是多少,1个月是多少,1年又是多少。而读书则很辛苦,学费高不说,还有读不出来的可能,即使读出来了,也有找不到工作的可能。所以很多人干脆选择了刷盘子。选择读书的,也必须刷盘子,因为没有钱。还有新问题,即多长时间刷盘子,多长时间读书。刷盘子的收入是用留学生来说,却是一个时刻困扰的问题。
3 j( { B) b. P8 p M6 K% G* N& O2 E6 S
3 \" G8 r5 y! l6 E; I 首先刷盘子的诱惑很大,以日本的标准,刷一个小时的盘子,折成人民币大约60元。那么一于读书还是改善生活,比如说买辆车耍耍。用于读书的,还要抵御很多诱惑,为什么自己的生活比刷盘子的差,一旦松懈,原来所读的书白费。当然,读出来了,找个工作,收入远非刷盘子可比,且很轻松。
, I0 R9 v9 r$ @( x$ l0 ~$ ?: A
- L$ U8 J+ P; a/ T 国际社会其实与一个国家内部差不多,也分三六九等,平等只是理想,但不是现实。有人是白领,有人是刷盘子的。成为白领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家道殷实,则生下来就是白领,但这种人很少。如果中了彩票,一夜之间就变成白领,这种概率太少了。多数人只能通过自己奋斗成为白领。日本是个模范生,从穷小子变为白领。祖上没有给日本多少财产,只能靠自己的本领去交换这些,只有“读书”这条路。它也赶上了好时代,当时通信和交通不发达,有个收音机就不错了,国民很难受到物质诱惑,一门心读书,当时读书的形式是造枪造炮打仗。后来,读书的形式变化了,但内容没有变,即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准。由于超强的技术创造力,从世界换回了大量的粮食和资源,上世纪四十年代还没有饭吃,到五、六十年代家电大普及,七十年代汽车大普及。日本成为富裕的国家,以前的书没有白读。奇怪的是GDP的增长率并不高,所谓高度成长期1961-1975,平均不到10%。
0 k' z8 q4 T/ Z9 A
! S0 z" S1 a/ @ e5 s7 {8 ] 中国没有那么幸运。可能是祖上还留下家业,有一些土地和资源,虽然不多。总在想是不是卖卖地(也就是卖粮食),卖卖资源,就可以了。这种刷盘子的收入也不少,是不是应该改善生活,比如买烟抽,到十里洋场去耍耍,就这样蹉跎了约一百年。其间虽然也想学些本事,但太辛苦,光交学费,没看到产出,也就放弃了。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只能做汉阳造,日本已经可以做大和零战,不打你又打谁,既没本事又空守着一份家业。
1 R, K8 C% W- m: U$ T& I+ }" X3 f8 x$ k( x9 T# P5 v. D/ {9 f7 U
毛泽东高瞻远瞩让中国人安心读书,而不是刷盘子享受生活。所有刷盘子的收入,卖粮食和卖资源,由国家统一管理,充做学费,使国家工业化,而不是购买彩电冰箱等消费品来改善人民生活和提高GDP。那时,心无杂念,也不攀比邻居的幸福生活。学习成绩也很显著,从几乎零点起步,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做出了中国第一台汽车,第一架飞机,第一颗卫星……创造了无数第一,完成了日本明治维新以来近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创造这些第一,按照经济学原理,是不懂经济,不讲比较效益,是走弯路。但它们培养了无数人才,培育了工业人口和市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家电大普及,现在汽车也开始进入家庭,正复现日本成长的历程,但日本却从明治开始读了近百年的书。 , Y6 V$ t2 L! w B
2 Q/ c/ q s! Y* y5 z8 K6 ^" x 但是,现在中国爱刷盘子贪小便宜的老毛病又犯了。又在算GDP增长多少,多少年后会达到什么水准。就象刷盘子,一天刷多少盘子,挣多少钱,多少年之后就成百万富翁。按照现在的GDP增长率,就是再干100年,也还是二流国家。如果继续读书深造,降低GDP增长率,那么只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成为一流国家,人均GDP也会是一流的。是刷盘子还是读书,需要我们仔细考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