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三十、血染朝阙
  
   自宫门起火之时,张让、段珪及众宦官们就明白了,别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就是圣旨遇到兵,有理也是说不清的,何况没理?那道圣旨成了引火的纸捻,怎么办?逃命去吧!
   别忘了带上人质,必要时给他来个纽约的“9.11”,一块去找真主评理去!谁是人质?——
   小皇帝,陈留王,外加太后老婆娘。不能走门就翻墙,凄凄惶惶走北芒。
   同学们莫要笑我老孙说开了数来宝,当时的确有童谣到处传唱:
   “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氓”——这是罗贯中大师考证出来的。
  于史有载的原句是:“ 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上北芒”——《后汉书·五行志》
  
   提前走了的仅是几个头头,那大部分宦官怎么办?国军的优良传统便是打不过便起义,起义不成便投诚,投诚不及便投降,又何况宦官?几百名武装起来的宦官放下了武器,静等羽林军、虎贲军优待俘虏。
  
   袁绍、袁术哥俩按各人的职务负责范围略微的分了一下工:
  
   袁绍时任京师司隶校尉,专管洛阳治安,所以承担起肃清宫外城中的宦官余孽及家眷的重任,原则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准放走一个,但凡下巴没胡子的男人,无须验证,格杀勿论;
  
   袁术时任虎贲中郎将,专负责宫内卫戍任务,所以理应负责血洗宫闱,剿灭宦官主力,他给部下交代的作战原则是:
  “别跟后世的日本鬼子学,搞什么“三光政策”,你们给我来个杀光、抢光两光就行,别忘了三大纪律的第一条:一切缴获要归我,谁敢私藏,也是格杀勿论!”
  
   聪明点的少数宦官及时溜出宫墙,向袁绍的部队交头报到;实在点的大多数人们等到了虎贲军的优待:无数排雪亮的军刀耀日夺目,煞是好看,重甲长戟,威严雄壮,一道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盘绕而来。
  
   没有呐喊,没有恐吓,及到身前,宦官们已彻底明白这不是移动的靓丽风景,而是一片淹没所有生命的钢铁洪水,波涛汹涌,无缝不钻。没有求饶,没有哭喊,谁都明白这是没有任何用处的,眼前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当一只温顺的羔羊,引颈就诛,唯求刽子手刀锋利些,减轻一点死亡前的痛苦。
  
   霎时间,红雨四溅,腥溢皇宫,一片錾骨剁肉之声充满宫墙内各个角落,人死亡时痛苦的呻吟激起了士兵们的兴奋,他们开怀大笑了,雄狮般咆哮了,一阵狂野的歌声响彻云霄:
   “说走咱就走,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不是“大河向东流吗”?
   土匪的军歌,瞧这气势,这嗓门,气死刘欢!
  
   绝无侥幸的可能,象开来了挖掘机,入地三尺也会被翻出,真正聪明的人及时的一头扎进深井,躲过了不必要的痛苦和临死前的恐怖。
  
   青石板本是青的,现在红了,那是人血染的;红宫墙本是红的,现在紫了,那是人血凝的。皇宫内本是肃穆的,现在嘈杂了,那是屠宰声乱的;朝阙中本是纷嚷的,现在寂静了,那是无人可杀矣。
  
   多数宫女们逃过了厄运,士兵们毕竟不乏怜香惜玉之心,借机蹂蹂梨花也是顺理成章,满宫的尸体不足以破坏军人的雅趣——当过三年兵见只老母猪都是双眼皮,更何况貌美如花的御用靓女?咱也做一回皇上!
  
   只是缴获之中没找到袁术心仪之物,那传国玉玺莫非小皇帝带在了身上?还是咱没有那过把皇帝瘾的福分?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洛阳城内,还没长胡子的小伙倒了大霉,羽林军闯进来,看见下巴无毛的就是一刀,根本不问情由,等当兵的发觉被杀的不是宦官,该帅哥早已身首异处。
  
   终于有个“神童”悟到了蹊跷,原来是咱们掏身份证动作太慢了,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于是乎羽林军尚在百米之外,便急速脱下裤子,主动请军警验明正身,小兄弟关键时刻救哥哥,竟然逃得一刀之厄。
  
   不用专门交流经验,此“神童”之慧根迅速长遍洛阳,男孩帅哥半月余不敢着裤,据说,天体运动就是从那时候发展起来的。
  
   被劫持出洛阳的皇帝、太后、陈留王现在可成了宝贝,那可是张让等唯一的保命稻草,管不管用还不好说,总是聊胜于无。
  
   好东西理应哥们分享,段珪中常待分得了何太后,谁知天不佑宦官,被尚书卢植率部追上,一阵乱刀殒命,何太后被救。
  
   张让等裹挟天子和陈留王逃离洛阳城,直奔北邙山,但被河南尹王允派出的中部掾闵贡迎头截住,张让此时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回头欲寻小皇帝和陈留王共赴国难,谁知乱军之中两个保命人质竟不知钻在何处,真真是天杀我也!罢了,投河死了吧!
  但愿下世托生为真男人,让这个世界再没有宦官!
  
   自此,宦官集团被彻底肃清。
  
   先暂按下小皇帝和陈留王之命运不提,补续一段何进之弟何苗的情形。
  
   车骑将军何苗趁乱逃出皇宫,溜回家中,随即组织本府家将,亲自带领杀向皇宫,哪知路遇何进之家将吴匡及兵丁,与何苗的车骑将军府家将向来不和,再加上已认定是何苗导致了何进之死,并且有保全宦官的嫌疑,两部遂发生火并,何苗被杀。
  
   而何进、何苗兄弟先后丧命,就算日后何太后归政,也无何氏外戚可以凭借,自此断绝了外戚专权的可能。
  
   四天的不间断屠杀,换来的是宦官集团与外戚集团的同归于尽,现在朝中只剩下士大夫集团一只业已武装起来的政治力量了,不用“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了,现在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执华夏牛耳,舍我其谁?
  
   向来曾闻,人算不如天算,现在还要看天佑何人。
  
   不过曹操在这场腥风血雨中学到了他这一生里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
   政治只服务于强权;诡计则远胜于正直;
   权利的鲜花惟有用鲜血来浇灌;小民百姓的生命是铺垫英雄成功的基石;
   我曹操是英雄,是奸雄,千古自有公论,管他怎的!
  有生之年能擎天于大地,纵横于四海,方是我曹操也!
   (请看下篇:三十一、枭雄奸雄)
曼城~兴趣俱乐部
三十一、枭雄奸雄
  
   大奸必有大才。
  
   “ 奸”这个字是个典型的贬义字眼,用在两性上就是不道德,用在职务上就是“坏”的代用字;还不如“坏”字,“坏”字如从一个撒娇的美眉嘴里吐出来,就变了味道,例如:
   “你好坏……”“奸”字没有这个待遇,设想:“你好奸……”
   不象话了。
  
  
   但也有例外,就是当这个字与两性之一的“雄”字搭配在一起时,就有了另外的内涵。对于“奸雄”这个词,就各有各的理解,曹操就好象不太讨厌这个词;有的三国大师就认定有可爱之处;老孙就认为这无非就是指坏的高明,并且坏出了成绩的意思。“奸雄”如与“可爱”入了洞房,就成了一桩令人啼笑皆非的因缘,拉郎配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必然会孕育出怪胎。
  
   还有的侃爷把“奸雄”与“枭雄”做比较,认为“奸雄”就是比“枭雄”多几个花花肠子,多几成策略,多几分智慧。太浮浅了,这是没查词典的缘故,没彻底弄懂“枭雄”这个词的非贬义之处,至少“枭雄”要比“奸雄”让人们舒服一些,“枭雄”这个词哪里是能随便往某个历史人物身上安的?例如:董卓。
  
   前将军、斄乡侯、并州牧董卓此时正拥兵不前于渑池,是何进派出阻军前进的种劭起的作用吗?本来应该是没问题的,大将军何进并非全然无能,也懂得利用点人际关系。
  
   董卓不听朝廷的早已不止一次,诏书对于他来说,要看诏书的内容使他董卓满意与否。但是,持诏者是种劭,就大不同了。
  
   董卓曾经接受过种劭的爷爷种嵩的辟召,也就是说董卓是种嵩的故吏,而种劭是种嵩的孙子,按照东汉的官场规则,故吏视举荐之主为君,这是中国古代官场的独特观念:“两重君主的观念”。故吏对于举主的后代都要礼遇,不能有丝毫的造次。
  
   并且,种嵩在董卓的根据地西凉威望很高,在他死的时候,“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后汉书》卷五六《种嵩传》)。有了祖上的恩德,种劭却兵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何进阻止董卓进京的决心可见一斑。
  
   但董卓在渑池暂时的停止进军却并不是种劭的缘故,董卓进入了河南境内,现在已没有任何人能对董卓实施控制。老子正瞌睡,你们给送个枕头来,现在又想收回去,那得看我董卓乐意不乐意了,我董卓何等人物?能象你这杀猪屠子一般傻帽?
  
   是啊,董卓是何等人?他的家庭出身可比何进光彩多了。
  
   董卓,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六郡良家子的出身,就因这三代“贫下中农”的革命家庭出身而被政府重用为羽林郎,是人民公仆第二梯队的优秀人选,很快被提拔为州郡吏。后来在段颎的推荐下,得到当时的大司徒种嵩的辟召,成了大司徒府中的属吏,这也就给了他一个辉煌前程。因为在东汉,成为三公府的属吏,升迁的机会特别多,在短时间做到二千石的大官都有可能。
  
   但是,他似乎还是没有摆脱军人的宿命,政府看重的是他六郡良家子的出身,让他做了羽林郎,目的就是把他培养成为战场上的指挥官。董卓膂力过人,可以上马骑射,还有谋略,做一名职业军人,倒也适合他。
  
   所谓六郡,大概还是沿用了西汉的政区概念,指的是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大致相当于今天甘肃南部、宁夏、山西西部和内蒙古北部,六郡为汉帝国的西北边郡,《汉书》卷二八下《地理志》记其民俗称:“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所谓良家,即非医、非巫、非商贾、非百工,便可纳入良家的范围。
  
   事实上,董卓在军事上还真有些天分,别看他与黄巾军交锋屡战屡败,到了西部,尤其是在凉州,他就能屡战屡胜。于是,董卓就成了安定西部边疆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有一次张温作为总统西部军事的汉军主帅讨伐凉州边章叛乱时,董卓随营效力,却不服调遣,孙坚就劝张温杀掉董卓,以肃军纪,张温却无可奈何地说:“董卓在西部声名远震,今天杀了他,以后战事一起,就没有依靠了。”董卓戎边的军功可见一斑。
  
   中央对这位镇守边陲的军区司令的确难以放心,就效仿后世的蒋大总统“重用”在四平血战中立了大功的陈明仁的故事,提拔董卓出任少府。东汉的少府位列九卿,算是高官了,但所掌管的只不过是皇家的琐碎事务,还不如陈明仁被“重用”的总统府中将参军光彩些,董卓哪会稀罕这个中看不中吃的少府?离开了军界,他就成了弯腰拾起来看看,马上扔掉——啥也不是的东西。
  
   董卓没理睬这次“重用”,他上书说:“凉州现在还动乱不安,此时正是臣为朝廷效命的时候。而且臣的部属因为要报答臣对他们的旧恩,纷纷阻拦臣的车驾,使得臣实在无法上路。我还得为难的暂行前将军的职权!我一定会尽职尽责,杀敌立功。”
  
   对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董卓,软弱的东汉朝廷竟然毫无办法,不是怕尾大不掉吗?现在尾巴已经大了,想掉已经不容易了。
  
   天高皇帝远,只能委曲求全,惟一的希望就是解除董卓的兵权,对于董卓的抗命可以睁只眼闭只眼,不再追究。
  (请看下篇:三十二、枭雄奸雄(2))
曼城~兴趣俱乐部
三十二、枭雄奸雄(2)
  
   古今英主对功臣悍将的处理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使用得当,唯才用之。——唐太宗型
   二、削其兵权,礼遇养之。——宋太祖型
   三、一劳永逸,狠心诛之。——明太祖型
   四、亲疏有别,拉之削之。——蒋总裁型
   五、时刻警惕,用之防之。——
  
   不过这还都是革命成功之后的事,现在天下纷乱,民心不稳,黄巾军余火不断复燃,那些经验都借鉴不上。难道中央就真对你这个“西北王”无奈不成?
  
   东汉朝廷对董卓使出了绝招,先掺沙子后升官,掺的可不是一般的沙子,把剿灭黄巾军的大功臣皇甫嵩调到了凉州,你董卓那点战功跟皇甫嵩比比看?论资格较地位你只能甘当副手。
  
   这一杆子打在了董卓的七寸上,他品到了哑巴吃黄连的滋味。幸喜祖宗有句老话:打生不如混熟。这皇甫嵩新来乍到,强龙一时还得依靠咱这条地头蛇,凉州这一亩八分地上,暂时还是我董卓说了算。
  
   很快第二纸诏书又到了,这次是任命董卓出任并州牧,把一州的军政大权交给他,并且并州亦属边地,董卓曾经做过并州刺史,看来朝廷此次的任命较之前次是动了脑筋的。
  
   面对诱惑,董卓有些心动了。但他依旧清醒的认识到凉州对他的重要。在凉州的土地上,他要将有将要兵有兵。一旦脱离了故土,董卓虽为州牧,想有作为,恐怕还要从头做起。显然,他又不希望失去这次机会,怎么办才会鱼和熊掌兼而得之呢?
  
   他对就任并州牧开出了自己的价码:就任并州牧可以,但我要带上我的亲兵。这对朝廷来说是闻所未闻之事,为臣子的竟然敢明目张胆地同皇帝做起了交易。凭此举,就可以拿董卓问罪。可是,皇帝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国家疲弱,实在无力对这样的强臣做出处置。只要他能交出兵权,他有什么要求,就尽量满足吧。
  
   董卓便得意洋洋地率领着三千亲兵上了路,前往并州赴任,这三千亲兵可是他从十几万骄兵悍将中优中选优挑出来的特种部队,是国军的七十四师。
  
   现在国军的七十四师把枪口瞄准了国民政府,开到了渑池,国民政府害怕了,能不害怕吗?政府连这支王牌中的王牌现有多少兵员都不知道,谁知道他董卓从凉州带出来了多少人马?
  
   名不正则言不顺。这次董卓是奉诏进京,名正言顺。
  
   现在种劭送来了天子明诏:停止前进。再走名又不顺了,怎么找个赖理?
  
   董卓决非一些品三国的大师们所说的那样:是个只知蛮干的莽撞之“枭雄”。他有的是比曹操还曹操的“奸雄”点子。
  
   他使出了美国兵在朝鲜战场对付中国的志愿军的边谈边打那一招,边走边谈,走走谈谈,谈谈走走,,边行军边跟中央打起了嘴官司。
  
   《后汉纪》卷二五“中平六年秋七月条”:“董卓到渑池上书。”
  
   其实董卓在进军洛阳途中有两次上书,一次是在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西),一次是在新安(今河南省渑池县东)。《资治通鉴》和清人严可均所辑《全后汉文》则把它们混为了一次。
  
   《三国志》卷六《董卓传》注引《典略》中就记载了董桌的第二次上书,即新安上书。上书中这样写:
   
    “臣认为天下之所以会出现大逆不道的人,原因就在于黄门常侍张让等人侮慢天常,篡夺王命,他们父子兄弟霸据州郡,凭借一纸文字就可以获得千金的利益,京师附近数百万的肥沃良田都被他们霸占去了。这一切使得怨气充塞,动乱不绝。我前一次奉诏讨伐於扶罗——(董卓就任并州牧的使命之一就是讨伐於扶罗。於扶罗,南匈奴单于,活动在河内、河东一带)——的时候,将士们又饥又乏,不愿意渡河作战,都要求先进京杀阉宦,为民除害,向朝廷讨要军饷。臣加以安抚,军队已经行进到新安。常言道: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肉;及溺呼船,悔之无及。”
  
   注意:董卓在这里虽然仍旧把阉宦作为讨伐的对象,但他却只字未提朝廷诏令,而是把手下将士摆在最为显要的位置,是有了他们的请求,才会有我董卓的进京。这其中也不乏恐吓意味。
  
   董卓两次上书拒命,却对停止进兵洛阳的天子诏书置若罔闻,渑池上书,直至新安上书,再加上这之前的拒绝升迁及讨价还价,皇权、圣旨、在董卓眼里不过是几则安全套的广告,听不听你的,那要看本前将军高不高兴了,朝廷?那是干吗事儿的?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您啊,一边凉快去吧!
  
   董卓现在需要的只是一个时机,要不,大军早就开到洛阳城下了,在中央也有我的无间道高手——董卓的亲弟弟董旻时任奉车都尉,在洛阳政变中也是一个活跃的人物,他伙同何进的家将,杀掉了何苗。——现在到了我进军神速的时候了!
  
   刚接到“鸡毛信”:何进已壮烈牺牲,小皇帝逃到了北芒,朝廷已群龙无首,洛阳城中大乱,现在已处于无政府状态!
  
   走!众将官!随俺北芒救驾去者!
   (请看下篇:三十三、英雄简论)
曼城~兴趣俱乐部
三十三、英雄简论
  
   前文提到了“枭雄”“奸雄”,其实还应该有一个词排在这两个词的前面,那就是“英雄”。
  
   这个“英”字看来是个绝对的褒义字眼,多数字与它结缘便立时变的不同凡响,例如:英俊、英武、英杰、英才、英明、英豪……多了去了,就是人死了只要加上“英”字也立时让人肃然起敬,例如:英烈、英灵、英魂……,本来单指生物性别的“雄”字前面一加上“英”字便摇身一变而成为一个举世仰慕的词。
  
   对“英雄”这个词的定义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如果细述,老孙估计要出本百万巨著,所以在这里只能简单的燎其皮毛。
  
   国人有名句:“不以成败论英雄”,可也有“成者王侯败者贼”之说,老孙发现,前句人们只不过是仅限于在嘴皮子上说说而已,后句才是大家从实践中检验出的真理,翻便史书,莫不如此。
  
   细察古今中外历史人物,还没有发现有一人终其一生所为的全是英雄之事。
   就连伟功惠及全球的富兰克林.罗斯福也曾对强盗搞过绥靖,在大日本皇军屠杀中国人时他也看了几年热闹,并且及时的供应了皇军杀人所需的钢铁、石油、橡胶之类。余者更不必说。
  
   有人可能会拿古代的圣贤做证据来质问老孙,老孙也凑闲空研究了一二,觉得世界文明史最神的莫过于耶稣了吧?可他那自己的左脸让人给揍了再把右脸送上去的忍功实在让俺受不了,最后让人用大铁钉钉在十字架上的死法也不会有那位愿意亲身体验一番。再说,那“爱”字也不能光停留在嘴皮子上呀,受尽盘剥的奴隶就该逆来顺受?等待着既得利益获得者自己觉悟?
  
   中国古代最圣的应该是孔丘孔圣人了吧?他老人家的教诲我看最多能打个三七开的错对,实际行动上没亲眼见,不好说,但总跟英雄难以沾边。
  
   也可能有同学会举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的例子来反驳老孙,别多说,就他那把玩腻了的武媚人留给自己的儿子当皇后,最后乃至当皇帝、夺江山这一手就给他英雄一世抹了黑,人没有前后眼?怪不得他?可他是皇帝呀,应该大体估计到身后几年能发生什么,最起码也是思虑欠周吧?更不用提他听了一个自称会算卦的太史胡侃几句,便枉杀了一个乳名五娘的华州刺史李君羡,这岂是英雄行径?
  
   获得三次“苏联英雄”称号的前苏联元帅朱可夫的确是英雄的一生,但在攻克柏林的战役中,那种利用自己前线司令官的身份为自己嫡系部队争功抢利的做法,就又有些小肚鸡肠了。
  
   算来算去,还就是金庸大侠笔下的洪七公靠点谱,可他勇救西毒以至差点害死郭靖、连累自己那一节不免有点二百五,再说,好象洪七公到死也没讨到老婆,他那即使是英雄的基因看来也没遗传下来。
  
   人间没有,咱们到动物世界找找看?以前觉得威风凛凛的非洲雄狮有英雄象,后来发觉牠也欺软怕硬,十几只鬣狗就能逼得牠放弃辛苦捕杀的猎物,转身又去抢夺身材比牠小巧的猎豹的食物,不是英雄之所为。
  
   猎豹奔若闪电,出击可谓稳准狠,且又从不吃别人的剩饭,老孙才欲拍案,忽然在央视《人与自然》栏目里看到一个令老孙难以容忍的镜头,在遇大旱饿极了后,这家伙竟然吃掉了自己的两个孩子!看着小豹崽血淋淋的半只身子,我再也无法将牠与英雄二字挂起钩来了。
至于蚂蚁舍身护家,蜜蜂亡命救主,老孙无能耐把这种行为定位于英雄还是愚昧,看来在现实世界中要找到完美无缺的英雄有相当难度,咱们到神话中挑挑看?
  
   老孙的本家齐天大圣孙悟空肯定没资格,一个被招安的佛爷而已,更何况在后来的取经途中遇上个二流妖怪也打不过,只会腆着猴脸八下求人,骂天怨佛,撒娇弄泼。
  
   玉皇大帝天生一个酒囊饭袋,除了是个怕老婆的模范,其他一无是处。
  
   如来佛祖也好不到哪儿去,法力无边,爱心绝无,只见他用尽心机忽悠着人们给他烧香上供,没见他救过苦难百姓,而且是个吃柿子捡软的捏的势利佛爷,碰上个敢拿他当点心的孔雀精就赶快认了干娘,除了封佛母不说,连远门叔伯干舅舅大鹏鸟也犯法不治罪,更不用说这位佛国至尊纵容部下公然索贿了。
  
   宇宙间真的就没有英雄吗?非也。
  英雄就在你我身边。
  一只舍命救主人的家犬,那是牠把你当成了朋友,狗眼里未必有主奴之分;
  一个用自己的肾臓救姐姐的妹妹;
  一个路见不平起身追扒手的青年——不管他有没有被小偷的刀子捅;一个挺身而出揭露那些超自然功能真相的公民;
  一个悄悄写信举报自己单位小金库秘密的出纳;
  一个顶住压力报道矿井砸死了多少人的记者……
  ——都无愧于英雄二字。
  
   前段时间在电视上听见一个侃姐竟把慈禧老佛爷给侃成了一个巾帼英雄,真令老孙大开耳界!估计在不久的将来,秦烩、汪精卫都有被打扮成英雄的可能,不是老孙不明白,实在是这个世界变化快!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吧。
  
   为什么写到现在老孙还没赞曹操一句英雄?
   阎王曰: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作恶,虽恶不罚。等我本文的主人公实心实意的救下第一条生命起,老孙自然不会惜墨如金,会对曹操以英雄赞之的。
  
   如果仅以暂时的成败论英雄,那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的洛阳,唯一的英雄岂不仅剩下了董卓一人?
  
   在董卓初进京师的那段非常时期,不论是位高权重的党人,还是手握精兵的袁绍、袁术、丁原、曹操,都变成了弱智的幼童,胆没了,智也跟着没了,在引子里老孙就说过:
  
   英雄的脊梁软了还不如狗熊。
   (请看下篇:三十四、豺狼入室)
曼城~兴趣俱乐部
三十四、豺狼入室
  
   现在该说说小皇帝少帝和他的弟弟陈留王的去向了。
  
   小哥俩挺机灵,前边大兵一堵路,两个小孩就趴到了草丛里,他们也明白,杀人最易引起人激动的,尤其是手里拿着刀的人,杀红了眼的大兵哪会管你什么皇帝、亲王?说不准知道了有个皇帝、亲王之类的让他们试刀反而更加兴奋呢。
  
   终于躲到了天黑,救驾的部队收兵回营了,十四岁的少帝领着九岁的弟弟钻出了草丛,借着莹火虫的光亮找到一个农家的草堆,权当龙床凑合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急着来救驾的河南中部掾闵贡才算找到了哥俩,三人两匹马,经北芒阪回京归位。
  
   时任太尉的崔烈闻知真龙天子起驾回宫,立时意识到了自己领袖百官的责任,带领文武百官不辞劳苦、无限忠心的从洛阳赶到北芒迎接圣驾,未及举办盛大的欢迎仪式,只见西北方向人喊马嘶,尘埃蔽日,无数铁甲骑兵席卷而至。
  
   前将军、斄乡侯、并州牧董卓的西凉铁骑到了。
  
   太尉崔烈护主心切,迎头拦住一马当先的前将军,先给他展开了大辩论:
  
   “天子在此,闲杂人员回避!没接到圣旨吗?谁准你们凉州部队来的洛阳?”
  
   是啊,太尉者,大汉朝最高军事统帅也,还镇不住你个小小的前将军?
  
   董卓将眼一瞪,怒火盈胸:太尉?你还真拿自己当根葱啊?
  
   “老子一天一夜赶了三百里来救驾,你小子敢叫我回避?你觉得我砍不断你这当太尉的脑袋?”(卓骂烈曰:“昼夜三百里来,何云避,我不能断卿头邪?”——三国志.英雄记)
  
   汉典略中记载的董卓稍客气点:“卓曰:“公诸人为国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至使国家播荡,何却兵之有?”
   反正不管怎么说吧,官大不如刀快,太尉顿时蔫了,保持沉默吧,大官不跟小官一般见识,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少帝一见来了救国之忠臣,一时激动的心血沸滚,眼含热泪,无法言语;那陈留王人小鬼大,心智乖巧,眼见这位连太尉都敢骂的人,气势非凡,绝对英雄,便坐在董卓怀里,小嘴不亚秦时甘罗,竟把这次宫廷政变描绘的有声有色,叙述的条理分明。董卓心中一动:让陈留王跟皇帝换换岗位吧。
  
   “众将官!随俺保驾进京!”一路还不断的教训皇帝:
   “陛下令常侍小黄门作乱乃尔,以取祸败,为负不小邪?”——三国志.董卓传载。
  
   这皇帝要是换了可是大有好处:
  
   一、九岁的小孩兴许还尿床呢,还不是我说黑了他就乖的跟猫似得闭眼呀。
  
   二、这刘协是董皇后把他带大的,咱老董也姓董,管他陇西董氏和河间董氏是否亲族,这皇戚咱是当定了。
  
   三、一旦有了外戚的身份,那现残存的外戚势力不靠咱靠谁?
  
   四、关键是这少帝如果还是当皇帝,那个老不死的何太后就可以依法临朝听政,何家没死的家将、兵丁、旧部就没法子给他挖过来。光凭带来的三千人哪能在这大都市里长混下去?
  
   可这皇帝也不是说换就能换的,得先比比哪家的拳头硬气。
  
   己方:就这三千敢死队。
  
   敌方:袁绍:五千号称全国之精锐的西园部队,据密报他还私招了两千黑兵;
   袁术:两千虎贲军,据说也不是善茬;
   曹操的一千羽林军更小视不得,那可是刀头子舔过血的王牌军;
   原属大将军何进和车骑将军何苗的家兵有接近一万人,那可是个顶个上阵敢拼命的楞种;
   执金吾丁原所部并州军:两千人,战力强悍,领军大将吕布吕奉先素闻天下无敌;
   鲍信、张辽募集的兵卒虽战斗力不强,但人数不少,有近一万士卒……
  
   别再算了,就这三万多也够我董卓喝一壶的,敌我力量对比,十比一略强。
  
   董卓押着皇帝、陈留王、文武百官进了京城,先吓唬着皇帝封了自己一个大司空。太尉这个军委主席是付空架子,你就是再给安个副统帅、接班人也没用,全中国你连一架飞机也调不动,董卓不稀罕。
  
   是武将董卓干够了,想换换口味做文官了?非也,董卓心里明白着呢,若想长期在朝执政非依靠那些穷酸士大夫不可,扒不下这身军装啥时候也别想当总理,那些文人最瞧不起炮筒子里钻出来的丘八,先从职务上跟他们拉近乎再说。枪杆子真攥在谁手里都清楚着呢,就看谁会玩政治了。
  
   第一步,先唬住你们再说。
  
   董卓把他那三千西凉兵成天在大街上搞检阅,白天折腾一天,晚上悄悄的拉出城去,隔个三五天再威风凛凛的大白天开进城来,再搞阅兵式,晚上再调出去,两天后再调进来,没事,权当行军演练呗,反正都骑在马上,又累不着士兵。
  
   就这一手,把洛阳城里诸位领兵大员给吓懵了,更不用说那些文官朝臣了,这家伙从凉州带来多少人马呀?咱别拿鸡蛋往石头上撞了,自古枪打出头鸟,能缩头就缩头吧,当乌龟也不能当傻X!
  
   就没有一个人看出来点蹊跷吗?有,此人就是原并州将领骑都尉鲍信。
  
   有一天他找到了现在手中兵力最强的袁绍,商议灭董:
  
   “ 卓拥强兵,有异志,今不早图,将为所制;及其初至疲劳,袭之可擒也。”——三国志.董卓传载
  
   但是,袁绍没有采纳。凡是记录了此事的史书都采用了一个共同的口吻,说:“绍畏卓,不敢发。”
  
   也怪不得袁绍,大家都给董卓吓唬住了,一个个全想着保存手中那点实力,谁愿意替他人火中取栗,当这个冤大头?没奈何,看透了形势的鲍信干脆辞官回了老家。
  
   曹操这时候也见风稳住了舵,手下就千多人,还轮不到咱出头打擂。
  
   人们被凉州军的“强大”折服了。群龙无首的何进、何苗家兵归顺了董卓;吕布杀了丁原,率并州军投入到凉州军营中;在此带动下,张辽也没了选择,所部近万人步了同乡的后尘……
  
   董卓心里得意了,对自己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天下精锐尽在自己掌控之中,还有谁会在董卓面前说个不字?换皇帝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老董要甩开膀子大干了。
  
   皇帝司空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请看下篇:三十五、风云朝阁)
曼城~兴趣俱乐部
三十五、风云朝阁
  
   幼时读过这么一个童话:一只嘴馋的狮子想吃头牛解馋,可是对付一群牛牠又不是对手,于是聪明的狮子采取了分化瓦解的战略战术,把笨牛们分别的一头头骗出去,结果,同学们大概早就知道了,狮子解决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食物供应问题,一群力大无比的牛成了给狮子储存的牛肉罐头。
  
   现在洛阳的董卓就是那只聪明的狮子,大部分肥牛已成了他的口中美味,换皇帝的议题也就自然的排上了议事日程。
  
   对于换皇帝这种大事,其重要性不亚于对伊郎动武,那是需要召开联合国大会的,自古弱国无外交,已经成为了饿狮的口中餐的士大夫集团又能怎么办?谁敢不投赞成票?朝中的文武大员们又没有哪一个具有常任理事国的身份和能力,你就是投了反对票又没有否决,安理会就不作决议了吗?
  
   其实介入了血腥的洛阳政变的士大夫们心里还有个小九九:宦官的剪除,外戚的消亡,对于士大夫来说,理应击节相庆,但洛阳政变的遗留问题,又使得他们难作欢颜。因为少帝、太后幸免于难,还朝执政指日可待,到那时政变的罪责是不是要由士大夫承担?有谁不怕秋后算帐?
  
   天子是上天之子,皇权神圣不可侵犯,重新选举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皇帝?你就是真给这些士大夫头上都安上两只角也没有用,打死他们也没有人敢动这个念头,农家耕牛就是头上长了两只角也是没用的,也变不成西班牙公牛。这种拿皇帝不当干部的事儿也只有董卓这种野狮子才能干出来,现在有人要干自己内心最深处想干的事情,那就挨X打呼噜装睡着吧。
  
   所以在表决皇帝下台议案的联合国大会上,绝大部分文武大员都投了弃权票,默认了。
  
   投赞成票的也有:袁绍的叔叔太傅袁隗亲自“解帝玺绶”,尚书丁宫套用《春秋》大义来印证废少立献的合理性。其实就是老孙前边说过的原因,这两位士大夫的头头以实际行动印证了老孙的推断。
  
   投反对票的也有,尚书卢植就表示反对,董卓当场就想拿卢植开刀,杀鸡吓唬群猴,被侍中蔡邕给劝住了,卢植才算保住一命。
  
   第二个就是袁绍,这袁绍一反董卓刚进洛阳时的懦弱常态,表现的比北朝鲜还要强硬。
  
   当董卓就废旧立新的事情来咨询袁绍意见的时候,袁绍表示不可行,董卓大怒,手按佩剑,大声呵斥袁绍说:“小子!天下事在我不在你,我想做的事情,谁敢说个不字?你以为我的剑还不够锋利吗?”袁绍这时表现的也象只狮子,同样强硬相向:“你以为天下有利剑的就你一个?”随即把佩剑一横,拱手而出。
  
   袁绍为什么突然由弱牛变成了雄狮?一转眼具有了伊朗总统内贾德的风范?他是经过了这段时间,看准了董卓这个超级大国的软肋:
  
   董卓进京之后,凭借武力的威慑,将皇权视为股掌上的玩物,前辈武人梦寐以求的听政朝堂,在他那里被大大的向前跨越了一步。
  
   然而要自行其政,要让身边的凉州将士、羌胡兵脱下甲衣,穿上朝服,去整治朝纲,怕是他们没有这个本事,在公文案卷面前要败下阵来的。给猪八戒戴上付眼镜他也当不了大学教授,做点整容手术也炒不成“超女”。
  
   袁绍明白董卓现在还不敢把自己怎么样,所以才斗胆学了回海湾战争前的萨达姆,向董卓亮了亮“飞毛腿”,董卓一时没借来小布什的霸气,虽嘴狠却没敢立时动用“巡航导弹”。
  
   袁绍也是个聪明人,知道长待在洛阳没有好,在人家的势力范围内早晚免不了萨达姆的命运,与其到时候被从地洞里提溜出来,还不如学学金太子呢,离的你远远的,造核武器去,建立自己的井岗山根据地,给他来个星火燎原。于是当天挂印于东门,溜之大吉。
   (请看下篇:三十六、风云朝阁(2))
曼城~兴趣俱乐部
三十六、风云朝阁(2)
  
   董卓比不得小布什,没有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种冠冕堂皇的借口,就充忙对东汉皇朝实施了斩首行动,理由极勉强:“小皇帝长的不帅,且有生活作风问题,何太后教导无方,给予就地免职处分”
  
   他抛出了一纸文字——《策废少帝》:
   “少帝天姿轻佻,没有帝王应具有的威仪,在服丧期间,怠慢懒惰,德性恶劣已经昭然于世,淫秽之举已为人所知,他的行为已经侮辱了神器和宗庙。太后教导无方,没有母仪之德,使得政治荒乱。永乐太后暴崩,至今仍令人困惑不解。天地所设立的三纲之道,已经有了缺陷,这可是莫大的罪过。……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 ——三国志.献帝起居注载:“……帝天姿轻佻,威仪不恪,在丧慢惰,衰如故焉;凶德既彰,淫秽发闻,损辱神器,忝污宗庙。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永乐太后暴崩,众论惑焉。三纲之道,天地之纪,而乃有阙,罪之大者。……”)
  
   看来这十四岁的小皇帝性成熟的不晚,大有其老爸汉灵帝遗风。
  
   小皇帝刘辩下台了,更小的皇帝刘协上台了,称为汉献帝。这个帝号起得也不怎么样,摆明了要把帝位献出去么,至于献给谁?大家这时候是没人能估摸到的,没有个八卦高手能算出竟是献给目前绝不起眼的典军校尉曹操的儿子。
  
   董卓也把自己升了一级,封自己为国务院总理:相国,郿侯。并且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当官不忘孝顺,又封自己的老娘为池阳君,以嘉奖老娘的教子有方。
  
   有一手大概董相国是跟小布什总统学的,就是“民主阵营”的罗卜加大棒政策。
  
   大棒:派自己的西凉铁骑每天出城剿匪,搜捕恐怖分子,遇到百姓们成集设会,那就算民主联军走了大运,马上包围,彻底剿灭,人头一律割下,用于挂在洛阳城头震慑那几个无赖国家,至于平民百姓的生命?生命诚可贵那是指的美国人,与你们伊拉克、阿富汗有啥相干?给谁眼色看人们心里都有数。
  
   罗卜:一、委托尚书周毖和城门校尉伍琼负责组织新一届民主政府——这两个人可是士大夫的代表,看,咱说话算数,还政于你们自己的民选政府了吧?
  
   二、亲自带领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俱带锧诣阙上书”,要求给窦武、陈蕃和党人们平反。
  
   这里所说的锧,是刑具,轻易可动不得,只有在极刑中才会使用。把它带上,就是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董卓连命都可以不要,也要还党人一个清白。这事由董卓亲自来做,未免有些夸张了。谁不知道董卓把持朝政,废立的事情都做得出来,给党人平反也只是你动动口的事情。之所以要把动静闹得这么大,无非就是要把文章做足,让地球人都知道,民主国家与专制政权一样可以精诚合作的。
  
   三、征辟名士:此次受到征辟的名士应为数不少,像郑玄、荀爽、申屠璠、蔡邕、陈纪、韩融、郑泰、何颙等人都名列其间,阶级异己分子袁绍挚友的何颙也被董卓委以重任,出任相府长史,虽然长史的秩级不高,但却是董卓自己府的总管,被视作“毗佐三台,助成鼎味”,是非府主的亲信不得担任的职务。
  
   四、京官外任:任命尚书韩馥为冀州刺史,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骑都尉张邈为陈留太守,孔伷为豫州刺史,张咨为南阳太守。另外,尚书郎许靖也在外任之列,安排去做巴郡太守,但是没有成行,留京做了御史中丞。这位许靖,是著名的人才专家,他堂弟就是给予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评语的名士许劭
  
   五、升曹操为骁骑校尉,这可是个掌握京师军权的实缺,充分表明了董卓对曹操的无比信任。
  
   这民主的两手就令洛阳所有的官员都变成了利比亚的卡扎菲了吗?没有,有一个人就效仿起了本拉登,给民主卫士董相国来了个洛阳版“9.11”。
  
   越骑校尉伍孚内着小铠,在朝服内暗藏佩刀,去见董卓。伍孚告辞之时,董卓送至门口,伍孚拔出佩刀直刺董卓,怎奈董卓出身行伍,身手也颇为敏捷,遭遇突变,却也能避开这致命一击,伍孚则被董卓手下拿下。董卓对此大为不解,问伍孚:“你想造反不成?”伍孚怒答:“你我并非君臣,何言造反?你乱国篡主,罪大恶极,今日诛杀你这恶贼,恨不得将你车裂于市朝以谢天下。”
  
   再就是被重用为骁骑校尉的曹操了,这曹操居然对董相国的刻意栽培毫不领情,没看出紧跟董核心的辉煌前途,也步了袁绍的后尘,挂冠而去,临行前还恶毒散布对政府的不满言论,狂妄叫嚣要回到老家发动群众武装闹革命,阴谋推翻新一届领导班子,实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是可忍孰不可忍!
  
   追捕行动立即展开,五十四张的朴克牌通缉令紧急发往全国,哪怕你躲在巴基斯坦边境山区部落,也要坚决把你搜将出来,送到海牙国际法庭,让你受到正义的审判!
  
   天网恢恢,密而不漏。这曹操又能逃往何处?
   (请看下篇:三十七、分道扬镳)
曼城~兴趣俱乐部
三十七、分道扬镳
  
   还是要先说点阶级斗争的新动向,因为这与我们下面要讲到的故事戚戚相关,让老孙先话说完天下大势再来专心追寻曹操的逃亡之路。
  
   董卓主政,朝中的士子豪强逃亡的不是仅袁绍、曹操二人,袁绍的兄弟袁术也趁机溜走,文武百官炒了董相国魷鱼的有近三成左右。
  
   员工大批跳槽那就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个老板不怎么的。
  
   董卓这个老板的工作作风都在那儿明摆着呢,上欺天子,下残百姓,给这样的老板打工,将来还能跟着发财?小老鼠给猫当保安——搭进自己去是早晚的事!所以,三停中一停继续做发财梦;一停没联系好接受单位暂时先凑合着;一停干脆砸掉自己的铁饭碗,提前下海吧。
  
   提前下海的这部分人又可以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学了后世陶渊明,回家伺弄菊花去吧;
   另一部分投亲奔友,联系单位,另求发展;
   剩下的就是象袁氏兄弟及曹操这样的了:组织工农,武装割据,推翻头上的三座大山,自己当家作主人。
  
   袁术去了南阳,去策反做了太守的张咨,两人是一块同过窗的老同学;
   袁绍去的是冀州,韩馥在那里做刺史,那是一块抗过枪的老战友;
   曹操也没回老家谯县,而是准备去投奔在陈留做太守的张邈,两人是一起嫖过娼的发小。
   三个人把社会上的四大铁哥们占了三项,就剩下一起分过赃的没找到。
  
   注意:三个人三个方向:
   袁绍去的是北,冀州是当时有中国的粮仓之称;
   袁术下的是南,南阳控制着京师洛阳与江南稻米运输的水陆命脉;
   曹操奔的是东,兖州、陈留一带人口密集而贫困,人穷爱造反,地穷易招兵。
   是不是三个人商量好的老孙没考证出来,这三大州三面包围洛阳是明显的,奸诈而富有作战经验的董卓当然不会注意不到这种战略态势。
  
   董卓现在有点顾不上这三个方向,他的眼盯的是他的老家,西方。
   别忘了,现在的凉州还有个手握重兵的左将军皇甫嵩呢。
  
   皇甫嵩在军事上是个帅级人材,身经百战,败绩甚少,战功卓著,威震华夏,且治军有方,士卒爱戴,现在手握董卓原来的全部西凉精兵,他对朝中政局的态度决定董氏政权的存亡。这一话题容老孙以后细讲。
  
   再就是京城内现仍在坚守工作岗位的文武大员,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衣,身边的赫鲁晓夫更加危险,是谁不好说,但有一点董卓是肯定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就在我们党内!走资派还在走。
  
   领袖高瞻远瞩,事实也是如此,那主动投靠的尚书周毖和城门校尉伍琼还真就是跟董卓玩的无间道,采取的是“曲线救国”的老套路。
  
   反是对你过于友好的人保证别有用心,没有例外。
  
   在对袁绍明目张胆对抗中央的问题处理上,二人是这样表现的为国深谋远虑:“袁氏是政治世家,在东汉政坛上有影响,您要是把袁绍逼急了,他起兵造反,那可是一呼百应。不如既往不咎,让他在外面做个官,安抚为上。”
  
   凡是对人民有利的建议我们就接受。
  
   董相国虚怀若谷,纳谏如流,接受了这个正确建议:不仅让他在冀州境内有了身份,做了渤海太守不算,还封了邟乡侯。高明!
  
   但对曹操就没有这么大肚量了,现在他老爸曹嵩已经退休了,退休门前车马稀,连一个开茶馆的老板娘阿庆嫂都懂得人一走茶就凉,董卓及朝臣们焉能不知道这点基本常识?谁会理睬失权失势的人?别说你才干过五个月的太尉,你就是当过主席、做过总理又能怎么样?还不是照样骑自行车去农贸市场买大白菜。
  
   谁叫咱上边没人来呢?通缉令不会撤的,曹操现在具备一切从重从严的标准和条件,那五十四张扑克牌通缉令的其中一张现在就已经发到了中牟县,而中牟县又是曹操逃亡的必由之道,大网早已架好,就等曹操这只惊弓之鸟撞进网来。
  
   曹操这次逃亡事先并无准备,一接到董卓所发的骁骑校尉任命,没有丝毫犹豫便怆惶而逃,他清楚,董卓的官做不得,只要一上任,自己这半世清白就算完了,染缸里啥时也倒不出白布来,将来自己会百口莫辩,如果被天下人认为自己成了欺君贼董卓的铁杆,那也就等于政治生命到此结束。
  
   朝局将更加恶化,这点曹操看的一清二楚,此时不走,更待何时?去陈留,密友张邈现为陈留太守,定会助我募兵起事,到那时曹某振臂一呼,天下响应,举国讨贼,靖难有日,天下英雄虽众,独占鰲头者非操又谁?建功立业,扬名立万,当在今日也!
  
   当下仅带两名贴己亲随,飞马出南门,绕道东行而去。
  
   时重阳已过,秋风乍冷,满目稼禾零落,路少行人。曹操悲愤难舒,盲目疾奔于前,惊恐犹追于后,夕阳似染,却羞枯叶遍赤;逝水如泣,更碎残云乱纷。几声孤雁凄淚,尤增路人苍凉。
  
   暮色渐浓,曲径无尽。座下战马蹄声逐稀,饥渴已不仅于人,马儿也盼主人能体贴驮载之苦:我要吃饭,我要喝水,我要休息。
  
   遥望远方,稀疏的枣林遮不住隐约的灯光,显是有人家晚炊。曹操细察四周景物,猛得想起一事,转身招呼随从,一声长笑:
  
   “天不灭曹!吾等有救也!”
   (请看下篇:三十八、试戏曹操)
曼城~兴趣俱乐部
三十八、试戏曹操
  
   中国有句极宽人心的老话:“天无绝人之路”。据说我国的自杀率远远低于比我们富裕的多的日本,就是老祖宗传下来这句话的缘故。
  
   曹操三人即担心后面追来西凉骑兵,又担心前面受到各类检查站盘查,内心毫无逃出生天的喜悦,反而时刻感觉四周隐藏着无数大网在等待着自己。虽巧施声南击东之计,但四渡赤水走弓背,无非为了调滇军,一旦人家多了个心眼,径沿弓弦迎头一兜,我曹操岂不成了网中北京板鸭,有翅也难飞也。
  
   任何人都知道是非之地不可久留,怎奈人虽有志马却无力,要想学红一军团夜奔二百四十里飞夺泸定桥,实是有心无力。
  
   正惶恐之间,忽然想起有一位父亲的挚友就是家居此地,自己曾随老爸来过数次,此人姓吕名伯奢,为人忠实仗义,在《三国演义》中独占鳌头——为全书中独一无二之双字名闱。
   那微露灯光之处,不正是这位仁伯之居所么?当下心中大喜,招呼二亲随照顾座骑,自己上前叫门。
  
   圣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吕伯奢一家具有农村人特有的确诚厚淳朴,一见故交之子不期而至,喜出望外,忙杀鸡宰猪,殷勤招待这位身为国家干部的贵宾。
  
   老孙现在正赶写一个电影文学剧本,以下的故事干脆用电影文学剧本的形式讲给同学们。一共有三个版本,同学们愿意选哪一个作拍摄脚本自便,别忘了开机时请老孙到场剪裁就行。
  
   甲种本
   一、
   [ 乡村农舍,曹操与陈宫正在敲门,曹操、陈宫疲乏身躯后跟着他们的座骑。
   曹操: 这位吕伯伯是我父亲的老朋友了,从小把我当他的亲儿子看待,绝对是安全的。
   陈宫: 明公真是名不虚传,走到哪里都有熟人啊。
   [开门声;吕伯奢的儿子吕五憨厚略带迫切 。
   吕五: 谁呀?是后庄的小凤吧?哥正想妹子呢。
   [吕五的面孔由乐转惊继而转惊而喜。
   吕五: 是曹哥呀,哪阵风把您这中央干部给吹来啦!爹——娘——俺那当官的曹哥来了。
   二、
   [吕伯奢家客庭。 吕伯奢居下做陪,(古时候主位在八仙桌下首,跟今人正相反)曹操、陈宫端座于八仙桌上首,吕伯奢的儿子吕大、吕二、吕三、吕四、吕五两边做陪。
   (正好八个人,一边俩,导演,俺编的周到不?)
   (注:古时候女人不兴上桌子)
   (又注:那时候据说还没发明出八仙桌来,不要紧,现在的观众谁懂得这个?容易糊弄的很。)
   (再注:导演:真遇上个内行拍砖,你让他骂我编剧老孙,现在都时兴找骂,越挨骂越出名。)
   [八张人脸,表情不一。
   吕伯奢: 听说大侄子最近进步挺快呀,升了骁骑校尉了?赶明让你这几个不争气的兄弟都跟你干去,看看能混上个非农业户口不?大侄子放心,别怕花钱,你大爷我是个明白人,现在办事哪有不花两个的?
   [曹操欲言,陈宫摇摇头不让说出逃亡实情。
   画外音: 农村问题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只要农民富起来,城乡差别就会越来越小,这种人为的把中国人分为上下两种人的根本问题就会自然的得到解决,只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相信广大农民兄弟能理解国家的苦衷,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
   [众人在倾听。
   吕伯奢: 别害怕大侄子,花多少钱从你大爷我这里出,感谢朝廷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俺农村也小康了,大爷如今跟前几年不一样了,趁钱了。
   画外音: 再就是希望卖户口的卖方不要只盯着农民那刚刚鼓起来的腰包,水涨船高,擅自提价。新皇帝刚刚即位,安定团结是重中之重,理解万岁!
   [大家鼓掌; 吕大媳妇拿酒葫芦进来。
   (注:此角色最好能找个盘靓点的青春型女演员,对后面的剧情发展有利,观众容易产生同情心。)
   吕大媳妇: 爹,咱家的酒没了。
   吕伯奢 : 大侄子你先浅喝着,我去镇上打葫芦酒就回来,今天你大爷 我舍命陪君子,咱喝不趴下不算完。
   曹 操: 都不是外人,伯父自便。
   吕 大: 曹哥,咱俩划两拳
   三、
   [吕伯奢骑驴远去的背影。
   四、
   [客厅继续喝酒;曹操与吕大划拳行令,热闹非凡;陈宫逐渐不安;吕家其余四兄弟起哄;女仆进来。
   (称呼啥都行,导演有决定权,不就是个农村丫鬟吗?长得漂亮的来演少收她点钱就是了——编剧老孙向制片人建议)
   女 仆: 大哥,你出来一会,有点事。
   吕 大: 真扫兴!你们先陪曹哥喝着,我去去就来。
   [女仆、吕大先后出客厅。曹操与吕家其余四兄弟继续相互劝酒;曹操看来有些不安;陈宫向四兄弟敬酒。
   曹操: 你们先玩儿着,我去下洗手间。
   吕二: 我带哥哥去。
   曹操: 不用客气,我跟在自己家一样,知道地方。
   [曹操出门;其余人继续。
   五、
   [以下为蒙太奇画面:(摄制组谁不懂可以查阅电影大词典)曹操警惕的脸;吕大色迷迷的脸;女仆微嗔的脸;客厅陈宫不安的脸;曹操在侧耳倾听。
   六、
   [近景:曹操在后院厨房外。厨房内传出男女声。
   女 仆: 大哥咋象个馋猫呀,先别猴急,快说说怎么拾掇它。
   吕 大: 我不猴急你又该生气了,那还不容易办它?按住它,捆起来,一刀宰了不就妥了。
   [曹操大惊,翘脚回客厅。
   七、
   [曹操向陈宫耳语;吕家四兄弟已醉的东倒西歪。
   曹操: 先下手为强,动手吧。
   陈宫: 咱们是不是谨慎一点?等吕老伯回来。
   曹操: 还什么老伯?等那老狗领人回来逮住咱们领赏?待会我装醉舞刀,咱们一起动手。
   八、
   [曹操正舞刀;陈宫紧握剑的手略微战抖;客厅里只有吕五看曹操舞刀;曹操便舞刀便靠近吕五;其余三吕已醉;曹操突然砍翻吕五;陈宫拔剑刺死吕二;二人刀砍剑刺,客厅内血肉翻飞。
   [刀剑撞击声、桌椅翻倒声、人临死呻吟声交杂在一起。
   九、
   [曹操、陈宫追杀全院妇人;踢开后院厨房门,砍死正搂抱在一起的吕大、女仆;搜索全院;院内已无活口。
   十、
   [厨房后一只捆好的猪;曹操与陈宫面面相觑。
   陈宫: 孟德,误会他们了,错杀好人了!
   曹操: 唉,怨我莽撞,还不快走,等着人来抓我们吗?
   十一、
   [曹操、陈宫骑马正奔;吕伯奢骑毛驴、背酒葫芦迎面走来。
   吕伯奢: 大侄子怎么走了?离镇上太远,怪老汉来迟了。
   曹 操: 这位陈县令有了点急事,不走不行了。
   吕伯奢: 你看看,这是怎么说?哪能这么急着就走呀,我让家里人把猪都给杀了呀。
   曹 操: 实在对不住了,下次来了保证住上几天,拜拜
   [吕伯奢手提酒葫芦楞在驴上;曹操策马走了几步,突然想起了什么,勒马而回。
   吕伯奢: (大喜)大侄子,你不走了?
   曹 操: 小侄我想起了点要紧的事(靠近吕伯奢)
   [曹操的面部表情显得很神秘。
   吕伯奢: 大侄子你就说吧,这几里路都没人,你喊也不会有人听见。
   曹 操: 哎?那边不是有人来了吗?(吕伯奢转头看时,曹操挥刀砍死吕伯奢)
   [曹操狰狞的脸;吕伯奢流血的脖子;陈宫惊讶的面孔。
   陈 宫: 真没想到,你曹操是这么个人啊!
   曹 操: 宁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曹操!
   [陈宫惊谔、若思;曹操毫无愧疚。
   [暮色苍茫,秋叶纷乱,残月初上,薄雾渐浓。
   [曹操、陈宫各骑一马,分别于一岔路,没有告别,没有叹息。
   ——本集剧终
  
   这是甲版本,取材自三国演义,下面还有两个版本,请同学们拿出备战高考的精神来,耐心读完。
   来年的高考作文题,据小道消息说就从老孙这三个版本的剧本中选择,终身大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请看下篇:三十九、再戏曹操)
曼城~兴趣俱乐部
三十九、再戏曹操
  
   别怪老孙在故事形式上变了挂,写完上一个版本才发现:要用同一种表达方式描述同一个故事而又不雷同相当不容易。
  
   曹操屠吕伯奢一家的说法主要情节都差不多,(留意“屠”这个字眼,以后的各篇文中这个字要出现的极频繁。)也就是说大家对发生了这么件事争议不大,只是对屠杀的起因各有说辞。
  
   那咱就换一种叙述形式,既让同学们得到明白,又不至于倒了大家的胃口。老孙用讲童话故事的形式来讲述下面的版本。
  
   猎豹——由曹操扮演,不过现在这是一只正被草原之王狮子董卓追捕的丧家的猎豹,很可怜的。
  
   小毭羚——由吕伯奢一家扮演,有可能这几个业余演员演这个角色不太合适,先凑合着吧,没当过官的小民百姓跟小毭羚的处境也差不到哪儿去,曹操眼下不也是个票友吗?
  
   猎豹不愿意跟着狮子干坏事,于是就带着几个捕猎的帮手奥州土狗——由曹操的随从扮演——逃到了草原深处,在饥寒交迫的时刻,他想起了这附近还住着爸爸最好的老朋友毭羚爸爸吕伯奢一家,走,找毭羚伯伯要点吃的去,猎豹和几只土狗就这样来到了毭羚家里。
  
   可是毭羚爸爸不在家,因为听说伊利、蒙牛两个牛妈妈因为争着卖牛奶吵架了,他就赶着去劝架了。
  
   毭羚爸爸是草原上的调解委员会主任,他不能辜负草原小动物选民的信任,再说,全家的小毭羚们也指望着牛妈妈们供应的牛奶呀,光吃中国的传统食品,据营养专家们说会营养不良的,也不知道中国的一代又一代人们是怎么活过来的,被西边的狼崽子们称为“东亚病夫”,据说就是因为没喝牛奶的缘故。
  
   所以营养专家们经过多方论证,得出了喝豆汁吃油条是国人不良习惯的结论。
  
   大家都来喝牛奶,
   健身强国指日待。
   饮食要学西方人,
   讲话大家学OK。
   儿童多买肯得鸡,
   姑娘勤尝劳当麦。
   大家一起西方化,
   幸福生活马上来。
  
   对这一美好的愿景,小毭羚们有自己的看法:准是那些营养专家们跟现在医院的大夫们学聪明了,吃了巨额回扣,所以才这样卖力的替牛奶销售商们吆喝。
  
   狼吃肉,羊吃草,各个民族有各自不同的饮食习惯,自己的身体也是被这个习惯养成的,早就适应了不同的营养成分,强改适得其反。也没见满清之前的中国人比西方人弱多少,总不能说蒙古人拾掇了大半个欧州,是由于光啃羊腿、饮牛血、喝得牛奶多的缘故吧?
  
   前几年,前任狮子王命令我们砍光草原上的植物,用来全民大炼钢,那时候我们小毭羚们可惨了,一下子饿死了三千多万,那个时候你们这些营养专家的爷爷们干吗去了?不是还研究出了“地瓜、花生秧子发酵法”伟大发明,得出了地瓜、花生秧最富有营养的科学论断吗?
  
   科学家也是为政治服务的,爱因斯坦间、诺贝尔们间接杀的人比任何鞑靼军团都要多。
  
   别闲扯皮了,还是继续讲小毭羚们怎样接待猎豹大哥哥的故事。
  
   爸爸不在,小毭羚们义不容辞的担当起来了毭羚爸爸的责任,热情洋溢的接待了猎豹大哥哥和他带来的奥州土狗们,把家里最好最好的食物都搬上了饭桌,大家还一起跳起了迪斯科,把“卡拉”尽情的“OK”起来。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梁,
   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
   哎咳哟嗬呀儿伊儿哟!咳!
   咳!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
   为她富裕为她兴旺
   ……”
  
   虽然大家没有彭丽媛大姐姐唱的那么好,可是还是表达了小毭羚们热情好客的深挚情怀,这怪不得小毭羚们,大家谁也不是领导干部,没有那么多公款去KTW歌厅消费,缺乏锻炼是肯定的。
  
   有一只小毭羚过于热情了,想给很长时间没来作客的猎豹大哥哥一个意外的惊喜,便悄悄的溜出去剁馅包饺子,兴奋起来把刀案声音弄得太大了,被生来听觉极机敏的猎豹听到了。
  
   猎豹是什么动物?一贯警惕性就高,又何况现在是在被狮子追捕的危险状态之中,所以一时引发了神经过敏的先天旧病发作。
  
   这下可不得了了,小毭羚们哪里是猎豹的对手?又处于有远方的客人来访的亢奋状态,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没唱完,就被突然暴怒的猎豹大哥哥夺过话筒,耍起了《大刀进行曲》!
  
   小毭羚一家就这样冤枉的被猎豹扑杀了,他们到死都没明白亲爱的猎豹大哥哥为什么突然翻了脸?死不暝目啊!毭羚爸爸回来还不得心疼死?
  
   等把小毭羚一家全部杀光了,猎豹才发现了刚才听到的铁器声是什么,是小毭羚在给自己准备美味呀,剁肉馅哪有不发出刀案声的?猎豹心里那个后悔呀,一切都晚了,羊死不能复生。
  
   大错已铸成,虽说有“亡羊补牢犹未晚也”的古训,但现在是羊已经给自己杀光了,还补牢干什么?要紧的是要给身边所率领的土狗们一个说法,要不然,他们忽然良心发现,去找秋菊打官司怎么办?
  
   猎豹面色怆然的对土狗们说:“宁愿我猎豹对不起毭羚,不要让毭羚对不起我猎豹!”
  
   这就是根据三国志注.孙盛《杂记》改编的童话故事。孙盛《杂记》说:曹操听到食器声,以为要谋害自己,便在夜里杀害了吕家人。既而凄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三国志注.《世语》说:曹操拜访吕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极尽宾主之礼。曹操自以为背弃董卓之命,怀疑他们要谋害自己,在夜里手提宝剑杀死八人而去。
   ——(三国志注.世语曰: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这个版本与孙盛《杂记》没有什么不同,老孙把他们算作一个版本。
  
   朋友们,如果是你是猎豹的话,那个时候你会怎么样?这是留给朋友们的智力测验题,希望热心肠的朋友明天留言或者来信答复我,老孙先谢过了。
  
   还有最后一种说法:《魏书》说:曹操带领数骑到成皋,拜访故人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同抢劫曹操,掠取马匹和财物,曹操手刃击杀数人。
   ——(三国志注.魏曰: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对于这个为自己太祖找杀人借口的版本我就不准备演绎一番了,为自家政权记载的所谓历史有多少可信性?人还活着就能栽给你一些莫名其妙的内奸、工贼、叛徒罪名;或者死了几年后再冠以为了人民奋斗了终生光辉耀千古的这功那业,谁还能信大魏当代史中正当防卫的说法?能承认有过杀人家全家这回事就不错了,比确凿的断定彭帅组织起了军事俱乐部,准备篡党夺权要光明磊落了好多。
  
   谁能相信几个乡村农家的男女,会有胆量打现任国家高级干部的主意?更何况还随身带着警卫员,就算能抢劫成功,那作案得手以后怎么办?难道一见早就仰慕的高贵好友到访了,就立刻决定杀人劫财?曹操不会傻到主动介绍自己是政府通缉犯的地步吧?何况来投奔的正主又没在家,跟吕伯奢的家人诉得着冤屈吗?要投案自首找派出所去,犯得上跟几个农民坦白交待自己是现行反革命?
  
   要从所有的正史都没提及还活着的吕伯奢本人这一点来说,老孙倒觉得罗贯中同学推理演义的反而更可信些,最起码给了我们一个有始有终的交代。
  
   揭过这曹操同志所书的有生第一纸丧天害理、人神共愤之一页,真伪曲直由同学们自己判断,不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历史吗?且请大家随老孙追寻曹操战斗过的足迹,让我们一起感叹: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请看下篇:四十、斗争简论)
曼城~兴趣俱乐部
四十、斗争简论
  
    人这种高等生物有一个普遍存在的劣性,或者说是优点,就是极喜欢争斗。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可以说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与大自然,与其它生物,与自己同类的斗争史。
  
    英雄自斗中诞生,奴隶在斗中定位。人民于斗中呻吟,官员从斗中曜升。文化自斗中灿烂,传统在斗中延续。道德于斗中沦丧,情操从斗中升华。
  
    一个斗字,穷尽了人类的过去、今天和将来。
  
    自人类有文字记录始,这么个小小的圆球,战争何曾有过一天停熄过?马克思的世界大同构想,与其说是理想,不如视作幻想。君不见,惨烈的拼杀正在进行,新一局厮斗便已孕育。世界火药桶遍布,全球导火索缠绕。大到国际单极与多极的较量,小到官场笑脸与暗咒的结合,社会大舞台,舞台大社会。
  
    说什么民主与专制,道什么自由与拘禁?光明与黑暗永远相伴,高贵与卑贱历来结缘。没有多数人的贫穷,哪来少数人的富贵?失去贪贿的广阔沃土,何用清廉的严律频颁?行贿与受贿是夫妻,只难分强奸还是苟合,敌对与结盟是商贸,莫能辨真心仰或假意。
  
    都是在斗,一个斗字解万象。
  
    朝代更迭,国家兴亡,那是争斗的成果;夫妻聚散,兄弟恩仇,那是吵斗的的结局。小布什与本拉登相互相衬,陈阿扁与小马哥明倒暗拆,无不是一个斗字在做天平正中的支点。
  
    人们永远无法满足于对斗的渴求,灵魂深处斗的欲望不亚于天体的黑洞,它能吸进一切,不管是物资还是精神,包括虚无缥缈的灵魂。
  
    斗字已升华为艺术,斗字已发福为文化;斗中有凌厉,斗中有伶俐,斗中有凛冽,斗中有淋漓;斗中显技巧,斗中现蹊跷;斗中有大开大合之写意,斗中有若浓若淡之泼墨;工笔精绘,素描粗涂,皆于斗中体现;油彩万象,版刻千景,无不斗中觅迹。
  
    斗充实了人们的生活,斗消解了人们的无聊,斗启迪了人们的智慧,斗暴露了人们的愚蠢,斗丰富了人们的情感,斗造就了人们的冷漠,斗激励了人们的勇敢,斗昭示了人们的懦弱。斗给人以痛苦,斗赐人予欢乐。斗有时候目的并不明确,人们只不过是在享受它的过程。
  
    现实中人们难得厮杀的畅快尽兴,毕竟能直接参与战争旋涡的是少数人,人们又难于满足仅做旁观者,怎么办?人们便自然的发明一个替代办法:在体育运动中模拟战争,聊胜于无。曰:竞技体育。
  
    真实的争斗是残酷的,它要吞噬无数的生命,喷洒海样的的鲜血。流他人的血可以,放自己的没有人踊跃,怎么办?聪明的人类又启动了自己发达的大脑,还是模拟,于是,小说、电影、戏剧出现了。曰:文学艺术。
  
    中国人民最具大智慧,发明汉字的老祖宗们把斗争意识溶入了造字艺术,凡描绘斗争——也可以称为矛盾——的模拟再现,可称之为“戏”。
 繁体的“戯”字就活灵活现的告诉我们:持戈与虎拼斗,就叫“戯”,在古汉语中,“戯”字是个多音字,既读作“戏”又读作“虎”。可惜不肖子孙没理解祖宗们的“戯”字真谛:刀枪是对付老虎这样的非同类动物的,而且不能真打,戏耍解闷就可以了。
  
    后代人们岂肯满足只对动物杀戮?砍同类的脑袋才更富于刺激性!
  
    杀人工具焉能止于持戈?太短了,不能及远,于是,弓箭出现了;还太近,于是,强弩问世了;还嫌近,于是,火枪发明出来了;使用太麻烦,于是,后膛枪取代了原始火枪,杀人太慢,于是,连发的自动枪械占据了战场的主导地位;一次性杀死的人太少了,于是,大量的火炮装备部队,口径越来越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还不过瘾,于是,核武器横空出世。这下祖宗们该目瞪口呆了吧?
  
    不过,后辈们之杀人进取心是永无止境的,还不觉得“爽”,于是生化武器、贫铀弹、激光制导炸弹、精确制导的武器已实现系列化,据说声波武器也早在研制之中,到时候不知一声什么响,地球上凡是喘气的,不喘气的,一下子死个光光,爽了吧?
  
    无限风光在险峰,斗字之中见精神。一阵斗字海侃,把老孙也斗的口干舌燥,竟把正从血斗中窜出来的曹操给忘在了爪呱国,莫扯闲篇,还是讲咱们曹操的斗争故事。
  
    曹操血洗了吕伯奢全家,仓皇逃出血案现场,前面路有千条,只不知哪条是生路,夜色浓郁,南北不辫,再加上愧疚形于面,悔恨藏于心,危险追于后,希望在何方?正如同吴琼花所唱:“昏沉沉,只觉得天旋地转,看不见,黑黑椰林哪是边?……”
  
    胡奔一宿,天已微亮,回头忽然觉得哪儿不对?呀呀呸!几个贴心随从竟然不见!估计是趁曹校尉心慌意乱之即,拐马携财不辞而别。
  
    刚做下天大血案,莫非你曹校尉还有胆量报案不成?
  
    也可能是对曹校尉之所为而不屑,明主看来不明,不如另换个老板打工去者。
  
    曹操现在是屋漏偏逢连阴雨,一时心灰。
  
    天已大亮,前面已隐隐约约见一城墙,还是那句老话:“天不灭曹!”胡走乱撞,竟然也走到了正路。一夜狂奔,昨天的酒食早一半消化尽了,现在忽的又饥又渴,有城必有酒饭,走,先去喂喂脑袋再说。
  
    此城便是已经接到通缉现行反革命分子曹操之令的中牟县城,大网早已支好,就等曹操一头钻进来了。
  
    而曹操却毫不知情,当真牵马大摇大摆的走进了中牟县城门。
  
   何用香饵钓巨鳌,
   却有机关捉肥鹿。
   莫叹阿瞒穷末路,
   常思吕家冤申否?
  
  (请看下篇:四十一、生死莫测)
曼城~兴趣俱乐部
四十一、生死莫测
   中牟县城门。
   有墙方能称城,有城必有城门。没有门的墙叫烟囱。
  
   老孙腾出笔来再扯点废话:
   人类最早的门应该是能搬得动的大石块,类人猿为了防备比自己强壮的动物,用来堵住自己住的山洞口,实在是无奈之举;但却可以推理出是先有的门,后发明的房子。
  
   随着人们越来越聪明,把门既固定又活动的安装到了墙上,于是,屋门出现了、城门出现了;接着带来了社会的进步,官出现了,罪犯也出现了,官与罪犯其实是一对孪生兄弟,一起钻进我们这个世界的,所以牢门也出现了,后门也出现了。
  
   人类社会进步到今天,门已经繁衍出了另外的涵义:海关称国门,托人办事称走门子,家教严的谓门风好,男女结亲要讲门第,察言观色要看门道,揭露了见不得人的事也被冠以门字,水门事件开了门字滥用的先河。
  
   前时,老孙客串了几天联友,对了别人出的一副门联,不是往大门两边贴的意思,是那人出的上联竟有二十四个门字,不妨将此上联及老孙对的下联抄在这里,供朋友们玩味:
  
   上联:
   屋皆有门,出入必由,
   深情者以心为媒,上下探求,得门之真美熏陶;
   冷竣者以智为介,内外把玩,得门之哲理启迪,
   天门佛门鬼门,门之玄妙,不可言传,
   国门城门家门,门之精奥,雅俗齐驱,
   神门合一,门神相融,
   人文精神蕴于门中,艺术审美发乎门外,
   帝王之门、官宦之门、大宅之门、陋室之门,
   门之品质,随历史延绵而传承,
   客厅之门、卧室之门、厨房之门、卫浴之门,
   门之博大,于繁盛品类中升华。
  
   老孙所对之下联:
  
   人岂少德?古今须知,
   高位者以权弄柄,黑白颠倒,失德则身如累卵;
   苦作者劳力费心,朝夕难保,有德则心身俱安,
   君德臣德民德,德传万世,济吾华夏,
   圣德师德生德,德贯千载 润吾神州,
   才德兼备,德才辉映,
   自强不息敛于德己,睦邻相处宣以德人,
   高山之德、江海之德、金石之德、草木之德,
   德之博广,法万物为我而所用,
   伟人之德.工农之德.、父母之德、师长之德 ,
   德之精髓,待后辈接传而绵长。
  
   不闲白话了,继续我刚说到的中牟县城门。
  
   天未到卯时,本应城门禁闭,不知为什么竟有人这么早就出城。曹操孤人单马,见城门已开,便不及多想,牵马就要进城。谁知来得早不如来得巧,那早起出城的恰就是专出城去捉拿曹操的。
  
   因为前天县令接到上边转来的通缉文书,要各郡县全力擒拿朝廷要犯曹操,官捉住了升官,民捉住了赏文凭——孝廉,当兵的捉住了可以不让你当兵——免役。
  
   从昨天刑步班头便在全县张挂海捕榜文,一个亭长早起就带了差役下乡巡捕,顺便也能让乡民孝敬点外快,不掏钱?揪到收容救助站来呀,那地方就是给你们这些农民预备的,到时候你出的血更多,碰上女的更妙,可以分批卖给夜总会去做小姐呀,既解决了你们的就业问题,哥们也发了财,两全其美。
  
   该哥们走运,开城门就碰上个疑犯,看年龄特征差不多,只不过情报上说,那曹操同行数人,这是个单身,有点对不上。也怪上边不传真张照片来,光附来一个包袱皮,画了个人头,画的还不错,看着男女老少都象这布上的人,活该咱发财。
  
   先唬唬他:“姓曹的!哪里走!”
  
   “哪位姓曹呀?”曹操何等人?还能让几个小衙役唬住。
  
   “不姓曹你姓什么?我说你姓曹你就得姓曹!先把他收容了再说”。亭长一声令下,差役们不由分说给曹操上了绳。
  
   中牟县大堂。
  
   “堂下何人?”是县令在给嫌疑犯验明正身。
  
   “小民复姓夏侯,单名一个瞒字。”曹操倒行不改名,暂归原姓。
  
   堂上的县令仔细端详着曹操,对比着公案上通缉榜文里的人头画像,有些拿不准。
  
   旁边站立的一个功曹走上前来与县令耳语了几句,县令点了点头。
  
   “你姓曹名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人氏,现任京师骠骑校尉,用不着狡辩了,本县这儿有人认识你。”
  
   得,连老根都让人给刨出来了,就差说出乳名吉利了,那还有啥说的?曹操干脆来了个死猪不怕开水烫,就此闭口一言不发。心想,你没口供,看你怎么定我的罪?
  
   曹操你错了,新刑法早已修改了,重证据不重口供,只要证据链形成,没有口供一样定罪判刑的。
  
   大概东汉的中牟县还没接触到新刑法,那县令倒也没有充忙的认定人犯,只是吩咐把曹操临时拘留,退堂时曹操狠狠的盯了那功曹一眼:“这小子?啥时认识得我的”?
  
   深夜,曹操被提到后堂夜审。
  
   这下弄得曹操狐疑不定,莫不是遇上了仇人?想趁夜害我?
  
   进得后堂,却见那功曹也在,曹操还是用上了白天在大堂上的老办法,紧闭双唇装哑吧,也只能如此了,坦白莫非还真能从宽?
  
   却没想那功曹走上前来先把曹操的刑具给卸了,然后同着县令一起向曹操深深做了一揖。
  
   莫不是诈口供的伎俩?曹阿瞒生性多疑,装着不知所措,急忙还礼。
  
   “明公勿疑,适才听得功曹讲起曹明公破黄巾、诛劣强、贬贪吏、逆奸雄之故事,好生仰慕,某虽百里小令,却也知功曹苦心,天下方乱,正须英雄救民,岂能让栋梁折于中牟”?
  
   原来如此,吉人自有天象,又是一个天不灭曹!
  
   曹操死里逃生,直如同上了一遭阎王殿又被赶了出来,中牟县之旅,当真是进了一回鬼门关,当夜告别了深明大义的中牟县令与功曹,直奔陈留而去,但愿这次奔的是生门。
   只是吕伯奢一家男女的身影在心中挥之不去,真是想起来就脑门疼!
  
   莫非曹操的头疼病根就是在那时落下的?那一年,是中平六年。(公元189年)
   (请看下篇:四十二、倡义举兵)
曼城~兴趣俱乐部
四十二、倡义举兵
  
    一路绿灯,政府的有效管理管理能力看来有限,中央的政策等传达到了地方没有不走样的。曹操顺利到了陈留。
  
    现在曹操命运中唯一的贵人就指望幼时的玩伴陈留太守张邈了,要是这张邈党性原则胜过私人感情,那曹操就算是自投落网彻底玩完了。
  
    张邈字孟卓,东平寿张人。小时候便以侠名著称,经常做些慈善事业,名声甚佳,自独辖陈留郡山头以后,远近的文武人材无不前来投效。这是除了因为是铁哥们以外曹操前来求助的主要原因。
  
    还不错,一进陈留县镜,曹操就有了种进了解放区的感觉,轻松的直想哼“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我阿瞒心里好喜欢……”。可是,那张邈是否能人情大于国法呢?
  
    比希望的还要好几分。
    张邈一见曹操到来,喜出望外,毕竟光屁股长大的发小与他人不同,一见面就又找回了儿时的感觉。至于朝廷的通缉令?在咱陈留郡境内只配用来搽屁股!自被董卓任命为陈留太守上任以来,张邈如同逃出生天,终于离开了洛阳那块是非之地了。
  
    要说领头造反,咱张邈没那么傻帽,也没那份胆略,但要背着中央干点拆台的事,咱还是乐意的,你董卓那德行,成不了真龙!
  
    不拿人命当回事的人,不配那个英雄的英字!
  
    但当曹操在为他接风的宴席上谈到举义兵讨董贼的打算时,张邈却打断了他的话题:
  
    “来,席间莫论国是,吾等今天只管饮酒,不谈政局。”
  
    曹操一时迷惘,心中忐忑。只好客随主便,今日有酒今朝醉且说。
  
    谁知没过今朝,配客的闲杂人等刚一散去,张邈便屏退左右,二人进入了深谈。
  
    “孟德欲起兵讨国贼,邈理当全力相助,刚才席间人杂,机密大事,法不传六耳,孟德自当理会。但此等大事,应以何策为先?孟德曾细思否?”张邈跟曹操一样,也是从骑都尉任上转做的太守,为官数年,可称经验老道。
  
    军政两栖人才的曹操岂会连这都不熟虑?当下便侃侃而谈:
  
    “董贼欺君篡国,凌辱百官,屠戮黎民,天怒人怨!当前首竖义旗,以聚民心,人心在我,何愁大事不成?”曹操明白的很,先政治挂帅。
  
    张邈却不以为然的摇摇头:“一旦众归僻郡,千军日费何止万钱?况且兵械甲胄,车仗马匹,营帐炊灶,无一不须置办,巨资从何而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乃首中之首也。”
  
    是啊,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经济是基础,人家张邈那时候就懂得。
  
    竞选个美国总统花费美金还得数亿,别说战争行动了。海湾战争打了没多少天,多少国家帮世界巨无霸买单啊?现在这年头,打仗也好,升官也罢,拼的就是金钱,比的就是财力。
  
    自古有句话,当兵吃粮,你把人家忽悠来了,最起码得先管大家饭吧?在地贫人穷的地方征兵,大伙不就是为了先混个肚子圆再说吗?曹操对此倒是早有打算:
  
    “家中尚有薄资,吾意倾家举义,誓讨国贼”!
  
    “一家之财力安能养千军万马?孟德不能想当然也”。
  
    “这……孟卓兄身为一郡太守,尚无良策乎”?
    “陈留贫瘠,人民不堪黄巾兵祸,近岁又逢旱涝不均,稼禾欠收,官府赈济尚且无力,何来余钱兴雄师、装军备也”?
  
    “这……这倒如何是好”?曹操皱起了眉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何况这动以千万的巨资?都怪老爸冤大头,你花那一个亿买甚太尉做鸟?生生让那个死鬼皇帝给坑了个血本无归,唉!骗人家钱的不得好死!
  
    曹操心里倒不真慌,以他对张邈的了解,既然他点透此事,那就说明这家伙心里可能早就有了主意,我不如先端正态度,虚心求教吧,人在钞票前,不得不低头啊!
  
    “请孟卓兄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曹操用上了《南征北战》中李军长向张军长求救的一手。
  
    果然不出所料,张邈见不得铁哥们受难为,微微一笑,向曹操说出一空手套白狼的妙计:
  
    “我属下有一孝廉,姓卫名兹字子许,陈留襄邑人(今河南雎县),祖上经营有道,又惯会敛聚钱财,为本郡第一巨富,然卫兹却生性豁达,为人仗义,平日志向高远,忧国悯民,以孟德之风采、口才,若对其晓以大义,陈明国破家何在之利害,约卫兹一起举事,彼若心动,则大事济矣”!
  
    曹操闻听大喜,直如同叫花子拣到金元宝一般,那卫兹之家财,便好似已入已囊。对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曹操一向是充满自信的,连老爸曹嵩都不在话下,更何况一个本来就满腔忠义的孝廉?
    小人施于利,君子欺以方,无往不利,战无不胜。
  
    正如太守张邈所料:经曹操慷慨陈词,描绘了合作经营的美好前景,又诱以万古留名的实在利润,再拍以千秋忠义的舒服马屁,曹操得到了卫兹慷慨解囊的实惠。
  
    钱壮英雄胆,有钱万事通。曹操的征兵工作进行的十分顺利,一杆“忠义”大旗在陈留城头高高立起,想吃顿饱饭的四方饥民八方云集,没几日便已考核录取三千余人。
  
    别看这是一帮地道的泥腿子,这可是将来的太祖秋收起义拉起来的第一支农民军,经不经打另说,这可是咱们自己的队伍,给以前替政府带兵有了性质的不同,意义着实非凡。
  
    武装暴动的号角已经吹响,革命的种子开始洒向全国,就等各省响应、遍地开花了!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打响对反动派第一枪的一天即将到来,长城内外眼看风起云涌,大河上下只待顿失滔滔,却正见,同学中年,风华正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且看俺,书生意气,挥斥方酋,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曹太祖正诗意盎然之即,喜讯接二连三:
  
    十年前播下的种子发了芽,堂弟曹仁(字子孝)带领谯县家乡的一千余子弟兵闻讯来到了陈留城,人民的军队实现了井冈山胜利大会师。
  
    未来的曹家、夏侯家之帅才勇将也缕续赶到了陈留,这其中有:
    曹洪(字子廉),曹操堂弟;
    夏侯惇(字元让),曾以手刃掉一个骂自己老师的家伙而闻名乡里;
    夏侯渊(字妙才),夏侯惇的族弟,曾经在老家谯县替曹操顶罪蹲过监狱;
    曹真(字子丹),曹操的同族子侄,实际上已经过继给了曹操,跟曹操的亲儿子没有什么区别。
  
    开张的势头不错,基本队伍已组织起足额五千,信得住的本家将领也聚集了十几人,新兵营已经开练,兵械也凑合着人手一件,粮饷暂时还能对付,声讨董贼的檄文已发往全国,现在就等各地响应的反馈了。
    不等也没有办法,曹操心里清楚得很:就凭自己现在手头这点乌合之众,还不够给董卓的西凉骑兵垫马蹄子的,只能先做做舆论攻势,反正这个首倡义兵的首字我曹操已经抢注成功,靓域名是谁也抢不走了。
  
    一句老话:开弓没有回头箭,曹操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
   (请看下篇:四十三、董氏德政)
曼城~兴趣俱乐部
四十三、董氏德政
  
   有些人是不能当家长的,跟邻居们干个架什么的还凑合,与家里的兄弟姐妹争个家产也挺有智有谋有勇的,但一旦这个家轮到他说了算的时候,那这个家离败也就不远了。一个只琢磨怎样巩固自己地位的家长,并且拿家庭成员的生命当实验品的家长,只能充当家破人亡的直接或间接凶手。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的董卓就是这样一个利令智昏的家长。
  
   现在军政大权已集于董卓一身,洛阳城内外已无看得见敌人及其想得到的潜在敌人,董卓的雄才伟略再往哪儿施展呢?这是个继续革命上了瘾的家伙,于是各种巩固政权的措施相继出台并实施,只可惜玩的套路几乎全是拆自己台的馊招数。
  
   人啊,一旦登上了无人制约的极位,那点创业时的智慧就成了往自己脑袋里掺的浆糊,立时就会进入妄想型精神病状态。
  
   请看董卓以下的行径:
   在董卓进京五个月后,新君献帝改元,年号初平(190~193)。
  
   首先给自己再升上一级,兼领太尉,这下名至实归,终于不用花钱做上国家军委主席了;
   ——(三国志.魏书:于是以久不雨,策免司空刘弘而卓代之,俄迁太尉,假节钺虎贲。)
  
   还觉得意犹未足,那就再升上一级,封自己个丞相吧。这下得意了,谁是大英雄?中国只有一个人能称得上大英雄!最尊贵的人唯有我董卓一人!
   ——(三国志.魏书:卓迁相国,封郿侯,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三国志.魏书:卓所愿无极,语宾客曰:“我相,贵无上也”。)
  
  
   没法再升了,再升只有自己做皇帝了,不过当时的董卓压根没这个念头,他自己也从没把自己当条龙。
   再奖励自己的西凉士兵:那“剿匪”剿来的人头不是都挂到了洛阳城头上了吗?他们的妻子女儿呢?就赏给你们这些党国功臣吧,有福大家享;
  
   老子现在是全国的一把手,也该自己享受一番了吧?不过那些从新兵连里分配来的保健护士、陪舞少女老董是看不上的,靓女哪里有?皇宫里呀,河里没鱼市上看,皇宫那可是全中国“超女”的集中地。于是乎,董相国夜夜宿龙床、睡嫔妃、玩宫女、日夜乐哉。
  
   既然已经成了核心中的核心,那儿女、亲戚总是要照顾点的,那就都封个官吧,年龄太小不能主持工作的就先封个爵位,拿份国家工资再说。于是董卓除了封老娘为池阳君,置家令、丞外,又经过基层民主选举了自己吃奶的儿子为侯,金带紫袍,一样不缺;孙女也有份,别看还不到十四岁,敬老、爱幼一般重要,跟老娘一样大的官吧,民主选举为渭阳君。
   ——(三国志注:[三]英雄记曰:卓侍妾怀抱中子,皆封侯,弄以金紫。孙女名白,时尚未笄,封为渭阳君。)
  
   白色恐怖是必要的,要让阶级敌人见识到强权阶级专政的巨大威力,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董氏革命的犯罪!要杀一批、关一批、管一批!秦始皇算什么?不过就是坑杀了四百六十个儒生吗?跟我们能比吗?
  
   那杀猪匠何进的一家老小是不能放过的,先拾掇活着的何太后,一报还一报,你不是鸩杀了现任皇帝的亲娘王美人吗?咱就以其道还其人之身,请你也鸩一杯吧。
   ——(三国志.魏书:九月甲戌,卓复大会髃臣曰:"太后逼迫永乐太后,令以忧死,逆妇姑之礼,无孝顺之节。)
  
   死了的也要追究你阴魂不散,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先把何进的弟弟何苗来个挖坟鞭尸,肃清这个历史反革命的流毒,(关键是听说何苗坟墓里的陪葬珠宝不少!)
   ——(三国志.魏书:——发何苗棺,出其尸,枝解节弃于道边。)
  
  
   何苗的老娘还活着?那还行?反革命分子的爹妈当然不会是好东西,光打成个四类分子太便宜她了,跟这个老阶级敌人彻底划清界限吧,于是,经人民法院公正审理,判决死刑,不准收尸。
   ——(又收苗母舞阳君杀之,弃尸于苑枳落中,不复收敛。)
  
   有个朝廷专门安排提意见的干部竟拿革命工作当了真,说我董卓不讲礼貌,见小皇帝时不自觉解剑,那还了得?先枪打你这个露头鸟,镇压了他!看谁还敢拿皇帝当干部!
   ——(三国志注:——英雄记曰:卓欲震威,侍御史扰龙宗诣卓白事,不解剑,立挝杀之,京师震动。)
  
   既然杀鸡吓猴,那就索性多杀几个,吓文武百官个心胆具裂!鸡从哪里来?不是有北方边境抓来的战俘吗?于是,在董丞相举办的宴会上,经常表演现场杀人的节目,助酒兴么,多玩点花样,活人挖眼、慢锯手脚、大锅煮活人,董丞相耳听眼看被宰者的临死惨状,谈笑自若,饮酒甚欢,文武百官却是真被吓的魂飞魄散,真的表现驯服了。
   ——(三国志.魏书:卓豫施帐幔饮,诱降北地反者数百人,于坐中先断其舌,或斩手足,或凿眼,或镬煮之,未死,偃转杯案闲,会者皆战栗亡失匕箸,而卓饮食自若。)
  
   高压加腐败,这个政府还能不垮台?终于有一天,消息传来,二十拨军马,结成关东联盟,兵分八路,杀向洛阳而来,盟主却是刚被朝廷任命为渤海太守、封为邟乡侯的袁绍。而传檄组织关东联盟的,正是那个最不识抬举的曹操!唉,放虎归山终为患啊!
  
   对于关东联军,与枪杆子打了一生交道的董卓还真没放在眼里,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一帮乌合之众,成不了多大气候。真正的威胁不在东方,而是在于与其相反的方向,自己的大后方:西方。
  
   那里是自己的老家,十余万西凉铁骑是当时中国最精锐的部队,但现在却掌握在自己最忌讳的皇甫嵩手里。攘外必先安内,只要解决掉皇甫嵩这个后顾之忧,什么关东联军?一群地方保安、游击队而已。
  
   就在董卓置东方的联军而不顾,全部注意力集中到凉州方面时,一个令所有人都难于预料的事件就在西方突然暴发,直如同抗战前夕的西安事变,打了董委员长一个措手不及!
   (请看下篇:四十四、无声战事)
曼城~兴趣俱乐部
四十四、无声战事
  
   有句俗话,叫“怕啥来啥”,相反“盼啥来啥”是不容易实现的,要是后者的情况多了,恐怕就没人卖彩票了,都转行去奥门赌场去发财了。而董卓的西路后方现在就突发了董卓最不愿意听到的事情。
  
   黄巾军的余火在河东(洛阳西北)复燃起来。
   开始的火苗是在中平五年(189年)冒出来的,其领袖人物叫郭太,因为起事于西河白波谷(今山西省襄汾县西南)而得名白波军。
  
   这白波军义旗扯起便不同反响,发展极为迅速,不足一年就聚众十余万,而且组建的军队并不是一般的乌合之众,上了战场极有战斗力,军旗指处,拔河东、围太原,破城陷地,所向披靡。
   当董卓控制洛阳时,白波军已严重威胁着洛阳,竟打到了河南的河内郡,(今河南省孟津一带)事实上已经兵临洛阳城下。可那时候竟然是天不灭董,白波军为了达到与同时起事于东郡的青州黄巾军汇合的战略目标,没有乘胜进击东汉的心脏洛阳,而是转头东下进攻东郡,董卓松了口气。
   现在白波军突然回军围攻河内,而且竟还联结了外援:南匈奴单于于夫罗见东汉中央政府已混乱,趁机叛汉,与白波军遥相呼应,也突入河东郡境内,直逼河内。
  
   董卓此前被诏任并州牧,就有剿灭白波军的使命。白波军如全面控制了河东,就会使董卓与他的战略大后方——凉州失去联系,而确保洛阳与西部交通的顺畅,对于稳定凉州军的军心至关重要。
  
   凉州军中的精锐是由秦胡兵和湟中勇士组成,有着浓重的恋乡情结。当年,“凉州三明”之一的段颎率领湟中兵对羌作战,时间一长,部队想家了,仗就不打了,结果段颎被治罪,“输作左校”,也就是被劳动改造去了。
  
   凉州军是董卓立命的根本,战斗力必须得到保障,不容出一点闪失。曾经,董卓便派自己的女婿牛辅为主将,率部进入河东,试图控制局势,结果就连西凉铁骑也不是白波军的对手,牛辅大败,闹了个灰头土脸,铩羽而归,
  
   就在董卓对白波军一愁莫展之际,一个更加要命的情报又传到了董卓耳中:在西部已经有人开始鼓动皇甫嵩为正义一战。此人就是盖勋。
   盖勋,敦煌(今甘肃省敦煌市)人,在西部也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曾经在灵帝组建西园军的时候入京,任讨虏校尉,与袁绍结识,共谋诛除宦官大计。后任京兆尹。得知董卓行废立之举的消息,他就上书称董卓是个小丑,并警告董卓别高兴得太早。
  
   现在盖勋行动起来,开始联络皇甫嵩东征。这还怎能让董卓在洛阳城中踏踏实实地待下去啊!
  
   莫非现在就到了墙倒众人推的地步?你们也太小看我董卓了吧?且看我怎样施展雄才逐一搞定你们!
  
   面对要发动东征的盖勋和皇甫嵩,董卓出动的却不是武力,而是皇权。董卓先是在皇甫嵩的驻地扶风设了一个汉安都护,总统西部军事,明摆着就是要剥夺皇甫嵩的军权。
  
   随后,天子诏书发出,征皇甫嵩入京任城门校尉。胸怀忠义的皇甫嵩便匆匆踏上了进京的道路,最头疼的一个就这样简单的搞定了。
  
   这皇甫嵩军事上是个帅才,外战固然颇具威名,内战更是功高盖世,等于凭一人替东汉打下了半个中国;但在政治上却是个在校中学生的水平,哪里是独夫民贼董卓的对手?最高指示一到,便乖乖的赴京任职,中国最精锐部队西凉军的指挥权也就此旁落。
   都是被三忠于、四无限给害苦了,将来的下场必然令人唏嘘。
  
   董卓的确不是个简单人物,这一招还起了另一个重要作用:利用皇甫嵩的威名对围攻河内的白波军进行统战工作,结果竟大获成功!白波军主要将领韩暹、胡才、李乐,接受了朝廷——实际上是董卓的招安,分别被授予征东、征西、征北将军的荣衔。
  
   董卓的另一过人之处就是敢用人,韩暹、胡才、李乐这种“解放”将军,他照样给予实际兵权,白波军的高级将领在一段时期承担了东汉军事指挥中枢的重任。董卓有效的把西方原来砍向自己的钢刀,乾坤大挪移向了东方的敌人头上。
  
   后方搞定,现在到了关东联军了,体验一下与我董卓作对的滋味会使你们清醒的!
  
   最先领教到西凉铁骑威力的就是关东联军中力量最弱小的曹操。
  
   (请看下篇:四十五、关东联盟)
曼城~兴趣俱乐部
四十五、关东联盟

  
   对董卓暴政的声讨始于曹操。
   但此时的曹操位卑势弱,五千新兵比不得董卓当初三千西凉铁骑的威名,而这个世界向来是凭实力说话的,大家服从的都是比自己拳头硬的人,所以曹操也就只能做些前期的反政府舆论鼓动工作,到了真正组织起反董的关东联盟,曹操连在讨伐宣言的〈三公移书〉上署名的资格也没有的。
  
   这篇诈用现任朝廷三公名义的檄文发遍了全国的各州郡,檄文讨伐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号召大家武装起来,反抗暴虐的董氏统治,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全世界受压迫的人!
  
   不过,号召人们反抗的主要理由还是有点暧昧,文中说:“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
   是谁受到了董贼的逼迫呢?“三公”含糊其词,是现在已被废为弘农王的原任皇帝少帝呢?还是现任皇帝献帝?或者是三公们自己?文中没说,也确实不大好说,所以只好含糊其词了。
   新君献帝是董卓立的,从理论上将应当成为讨伐的对象;但如果讨伐的如果是献帝,此前朝臣们在废少立献的时候你们干吗去了?那时候绝大多数可都是装的哑巴呀,而且除了曹操,还一个个都高兴的接受了新皇帝的任命与提拔,现在如果再不承认新皇帝的合法性,那不是照自己嘴上打耳光吗?
   按此思路推理,受到逼迫的应该是废帝刘辩,国难的生成源于董卓的废少立献。此前朝臣的默然无语,虽有纵容的一面,要规避的是少帝和太后的还政,也是可以理解的,不是有句时髦的话叫作“理解万岁”么;
   但在地方州郡长官这里,却又大大不同了:在太后亡故之后,起兵推翻国贼董卓,让少帝重新归位,已经武装割据一方的士大夫自然成了救国家于危亡之中的功臣,到生意做成功分利润的时候,混个元帅军衔、挤进中央高层都是有可能的。
   至于后来狡猾的董卓一下子断了各方大员的念想,果断的采取措施干掉少帝那是后话,容老孙以后细表。
  
   檄文的影响力还是巨大的,一下子得到了一大批已经事实上武装割据了的州郡首脑的响应,浑水摸鱼捞块奶酪的事情大家向来愿意干。于是,庞大的关东联盟军很快组建起来,他们是:
  
   ( 按照起兵的地域划分)
   1冀州——渤海太守袁绍、冀州刺史韩馥。
   2兖州——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山阳太守袁遗、东郡太守桥瑁、济北相鲍信、行奋武将军曹操。
   3豫州——豫州刺史孔伷、颍川太守李旻、陈国相许玚。
   4徐州——广陵太守张超。
   5青州——青州刺史焦和。
   6荆州——后将军袁术、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长沙太守孙坚。
   7并州——西河太守崔钧。
   8司隶——河内太守王匡。
   另外还有:刘备,这位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室宗亲,参与了毌丘毅在丹杨的募兵活动,大概是随毌丘毅返京后,被授官下密丞,未就职,因此得以会盟。
  
   从兵力在洛阳外围分布来看,主要有四大集团:
    1西北集团——进驻河内(治在怀县,今河南省武陟县南)的袁绍、王匡部。冀州刺史韩馥驻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作为后勤保障。张杨、於扶罗则屯于漳水一带。
   2中部集团——进驻酸枣(今河南省延津县)的刘岱、张邈、张超、桥瑁、袁遗、鲍信、曹操等部。
   3西南集团——进驻颍川(治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孔伷、李旻。
   4南部集团——进驻鲁阳(今河南省鲁山县)的袁术、孙坚部。
西北集团的主力是王匡的泰山兵,前锋已经布防于河阳津,隔河与洛阳相望,最早进入临战状态。
   中部集团除张超(张超是张邈弟)的广陵兵外,其他是清一色的兖州子弟兵。
   西南集团以豫州兵为主,后孔伷部融入中部集团,李旻部并入南部集团。
   南部集团的主力是孙坚的长沙兵,战斗力极强。
  
   这里要说一说冀州刺史韩馥与渤海太守袁绍。
   袁绍是个在性格上集强弱于一身的家伙,他弱的一面同学门大概已经见过了,手握五千西园军精锐部队,竟然被仅有三千多客军的董卓给忽悠住了,以至抛弃部队逃之夭夭;
   但袁绍内心还是渴望做一个强者,只是不能在洛阳城中做一个强者罢了,他离开洛阳,便立即通过武装起义,来向世界证明谁才是最后的强者。
  
   董卓进京五个月后,新君改元,年号初平(190~193)。新年伊始,关东联盟宣告成立,袁绍被推为盟主。
  
   (请看下篇:四十六、关东联盟(2))
  
  四十六、关东联盟(2)
曼城~兴趣俱乐部
四十六、关东联盟(2)
  
   据说袁绍之所以选择这个时候起兵,是因为新年号与自己的字(袁绍字本初)有相合之处,认为起兵一定能获成功。
   没想到在袁绍最初起兵渤海,声言讨伐董卓进军洛阳的时候,第一个作战对象竟然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冀州刺史韩馥。
  
   韩馥是从东汉文化重镇颍川走出的士人,是董卓进京后,周毖、伍琼这两个无间道高手,为了将来拾掇董卓向冀州这个战略要地布下的一颗棋子。但人一旦做上了官与想当官时的心情是大大不相同的。
  
   汉末的冀州是兵精粮足,士民殷盛,以如此之势来面对中原凋敝,优越的感受油然而生。在洛阳朝廷中,韩馥可以做他的清流,写一些官样的文章,发发牢骚,抒发一下自己对社会的不满,在士林中博得一个直言的美名。但是在冀州,韩馥已集一州的军政大权于一身,到手的富贵谁愿意轻易丢掉?当了官的人思想上没有不腐败的!
  
   一个既得利益获得者不再会有先前的作为了,逼人的社会现实,已经跃出笔端,成为他日常要加以应对的地方行政。他必须倾其才智,为自己以及与己相关的群体利益尽心谋划,稍有不慎,冀州刺史这顶官帽就会被他人抢走,现实的残酷,正侵蚀着韩馥的身心。
  
   他不能也不敢再去实践一个愤青的社会理想了,做一个果敢的勇士,去奔赴国难?即使是以冀州的强大实力为后盾,但要与董卓那支横暴的凉州军相抗衡,韩馥也没有那个胆量,道义的光环不能当饭吃,慢慢地褪去了它的色泽是必然趋势,受制于理想与现实的双重压迫,韩馥进退两难!在袁绍首倡义兵讨伐董卓时,则更是难到了极点。  
  
   袁绍自与董卓反目之后,便来到了冀州,而此时朝中名士们正在为他斡旋,使他免遭董卓的毒手。在周毖、伍琼、何颙等人的游说下,加之袁氏在朝中地位显赫,董卓也“大度”地许给了袁绍一个渤海郡太守的官职,还封他做了邟乡侯。
   而汉末地方行政职权的划分,已经与前大不相同了,一州刺史不再是只执行监察权,而是统摄一州军政,这就使得袁绍成为了韩馥的下属。但韩袁之间还有一层关系,袁氏四世五公,其门生故吏遍布天下,韩馥就是袁氏众多门生之一,作为东汉的一则惯例,门生一旦发达,总会对自己宗师的后代眷顾有加,韩馥对袁绍是端不起什么长官的架子来的。
  
   而且,袁绍又怎会把一个“小小”的渤海郡太守放在眼中,袁绍逃离洛阳的目的,就是要避开董卓的锋芒,纠集武装,反攻洛阳,有没有官衔,并不重要。之所以他要接受董卓的这份“恩赐”,无非想行事方便些,以汉官的名义讨伐汉朝叛逆,当然是合乎情理而又名正言顺的。
  
   袁绍现在明目张胆的造反了,韩馥却改变了初衷。
   刚才说过,韩馥离京就任冀州刺史,是周、伍里应外合讨伐董卓计划中的重要一步,韩馥理应起兵。但是,在听说袁绍到了渤海,要树立义旗,兴兵伐董的时候,韩馥却慌忙派遣手下亲信以州官的名义前往渤海,看住袁绍,不准革命!
  
   只是,这起不了什么作用,士人以武力来对抗强暴是大势所趋,袁绍树立义旗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几个从事小吏又怎能阻拦得住呢?况且,韩馥如果一味设置障碍,只会将自己扯进泥潭,遭到来自于士人方面的鄙弃,却不会获得董卓的好感,而做一只孤云野鹤,却又不是韩馥所追求的又。
  
   袁绍起兵在即,冀州眼看就会因此被卷入一场无望的战争当中,韩馥刚刚得到的殷实资本可能会化为乌有,这可如何是好?
  
   恰恰就在这时,一纸三公移书使得韩馥脱离了烦恼。虽然这纸文书实际上是由东郡太守桥瑁假借三公名义发往州郡的。这本就是州郡起兵的讯号,但在韩馥眼中却成了帮助他摆脱无形利害纠葛的依靠。
  
   有了它,韩馥就可以听任袁绍起兵,去解消士人们必然的责难;拿着这纸文书,又可以避免事后可能出现的董卓对他的责难。但这并不等于韩馥从此就可以成为中立国瑞士了,由袁绍起兵所激发的士人奔赴国难的炽烈情感,也在不同程度上感染了韩馥的心情。
  
 不过,他仍旧很苦恼,在读完三公移书后,韩馥问手下文武,说:“现在我是帮助袁绍,还是帮助董卓呢?”
  
   冀州大吏治中刘子惠答曰:“此番兴兵是为国除害,何言袁、董!”
   韩馥无语。
  
   但是,深深了解韩馥眼下两难处境与心情的刘子惠马上表示了对韩馥处境的体谅,他宽慰韩馥说:“打仗可不是件什么好事,您切记不可出头露面,做什么统帅;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应该派人去观察其他州郡的动向,一旦群情奋起,成了气候,您再参与进去也不迟。”
   刘子惠的体谅,实际上是让韩馥隔岸观火,明哲保身。。
   这种思想的形成,是基于对冀州实力的权衡之上的,但他却没有真正化解韩馥此时的苦恼。
  
  (请看下篇:四十七、关东联盟(3))
曼城~兴趣俱乐部
四十七、关东联盟(3)
  
   聚集在韩馥心头的越来越浓愁云是什么呢?就是“动”“静”两个字。
   一、“动”,袁绍起兵,韩馥聚一州之众全力资助,这对于韩馥和他的僚属都是不能接受的,冀州长史耿武就说过:“袁绍势单力孤,只能仰仗于我们的接济,就如同哺乳的婴儿,一旦绝其哺乳,婴儿只有死路一条。”
   韩馥是不会把自己和冀州的未来命运托付给这样的人的;但反对也是不行的,韩馥不会将自己置身于与天下士人作对的地位。这对于韩馥来说,便是“进”与“退”都难决断的“动”的苦恼;
  
   二、“静”,凭借冀州的实力称雄一方,静观时局变迁,一动不如一静,这倒是个好的选择。但要真正做到却不是那么容易。
   从冀州的地理环境来看,它与司隶、青、兖、并、幽诸州接壤,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块兵家必争之地,早就成为汉末豪强觊觎的肥肉。
   兖州刺史刘岱就曾扬言:“等到董卓死后,我就要挥师讨伐韩馥。”这样一来冀州的南面隐患已生;
   而冀州的北面还有虎视眈眈、急于进入中原的幽州公孙瓒;
  在东面袁绍正蓄势待发;
   西面还有彪悍的黑山军盘踞在山岭间;
   韩馥身处于这四面险象环生之地,又怎能从容自保呢?这是“静”也不可能的苦恼。
  
   但革命形势不等人,他也不能不作出一种姿态,去响应士人讨伐残暴的义举。于是,他率领兵众屯于邺城,与已经进驻河内的袁绍和王匡遥相呼应,以供应前方粮草之名而推卸了冲锋陷阵的责任,避免了与董卓的直接冲突。
  
   即使这样,他也未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对于所承担的粮草供应,也是尽可能地敷衍,试图解散前线武装。在韩馥的头脑中,士人的道义早已不复存在,他只想能够保全自己所获得的冀州——这份殷实的产业。
  
   其他的起兵举义的“义士”们也比韩馥义不了多少,本来就是来自五湖四海,各怀鬼胎,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的,所以组成一个狼上狗不上的联盟那是免不了的事情。
  
   最初酸枣会盟之时,坛场已经设好,刺史、郡守却互相谦让,谁也不愿意登坛主盟,俨然谁登坛场,灾难就将降临似的。最后总得有一个人主盟吧?没办法,主盟者由广陵郡功曹臧洪来担当了。
  
   盟辞倒是创作的大义凛然,大意是:“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祸害无穷,毒杀弘农,百姓被难,如此以往,社稷沦丧,四海倾覆。
   我们——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广陵太守张超——要举义兵,赴国难,同盟中人,齐心一力,尽我臣节,粉身碎骨,在所不辞。有渝此盟,死于非命,祸及子孙。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盟辞写得的确慷慨激昂,闻之倒也令人振奋。国难中展现臣节,显示了士人舍身取义的价值观,值得褒扬。但较之此前的三公移书,就不难发现,在这里国难已经变更,新国难成于“毒杀弘农”,献帝的合法性仍旧没有得到承认。
  
   士人们只想以死抗争,“粉身碎骨”了,没有创造出一个新天子来,终极的政治目标就没有找到,人们当然无所适从。
  
   再说,盟辞发自一个功曹之口,能代表哪一方的意愿呢?而袁绍、袁术、韩馥、王匡等尚在各自营盘中,对此表现淡然,缺少了他们的会盟,酸枣会盟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是要分割士人刚刚积聚的武装,以酸枣之众去面对凶残的董卓吗?
  
   这一切都不是,没有政治目标的酸枣盟辞只不过是应时的文章,它不具有丝毫的约束力,至于盟辞所郑重言及的对毁盟者的制裁,只是闪过耳边的咒语,就象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又有几人会相信它的效力呢?之后的日子里,酸枣诸军悠闲地屯扎在营地中,诸将们则日日在高歌纵酒。
  
   洪洞县里没好人了吗?也非如此,跟董卓动真个的也有两位,就是联盟中战力最强的与战力最弱的两只部队:孙坚的长沙部队;曹操在陈留拉起的乌合之众。
孙坚曾经与董卓共事一场,对于董卓多少有些了解,他曾向当时主持西部军事的张温建议,将抗命不遵的董卓,军法从事。结果未能如愿,现在他要与董卓战场上见真章了,
  
   洛阳南部方向,豫州鲁阳城,孙坚率领自己于百战中带出来的长沙精锐,与董卓的西凉铁骑即将展开一场硬碰硬的厮杀;东面汴水,曹操的陈留新军,向董卓发起鸡蛋碰石头的攻击,还能再出现一个颖川大捷吗?
  
   两面狂飙卷洛阳,
   八方风雨会中州,
   焉以强弱论侠士,
   岂用胜败分匪侯?
   (请看下篇:四十八、凶象毕露)
曼城~兴趣俱乐部
四十八、凶象毕露
  
   一个政治上的混蛋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军事上的高手;在敌人打上门时政治上的糊涂虫也会突然清醒;暴君一样可以是一个智慧的军事统帅。
  
   无间道高手周毖、伍琼这次没有再忽悠过去,全力推荐的四世三公的革命后代打上门来了,逮不住他我还逮不住他的入党介绍人?先宰了你们这两个内奸再说,于是,继前皇帝少帝刘辩丢命后,周毖、伍琼挨了董卓摧毁关东集团的第二刀。
  
   应该承认,董卓的这两刀砍的相当高明:第一刀砍断了关东军主力——各州郡大员的希望之所在,给这些士大夫们在政治上来了个釜底抽薪;第二刀肃清了自己身边的阶级异己分子,铲除了敌人在自己阵营中的窝底。现在第三刀也举起来了,挥向的是与自己在河阳津正面相持的王匡。
  
   董卓先是派兵在盟军控守的河阳津正面摆出进攻姿态,暗自却将主力渡河绕到王匡泰山军的背后,趁其不备,发动了进攻。
   这次,以步兵为主的泰山军领教了西凉铁骑的厉害,睡梦中刚听到马蹄声,敌人的骑兵已到营前,还没来得及抄起家伙,敌人的马刀已劈在了脖子上,根本没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便溃散了。
  
   逃命也不容易呀,两条腿的怎么能跑得过四条腿的?一夜之间,泰山军主力大部喂了董卓西凉军的马刀,王匡仅带少数部队侥幸逃脱,洛阳西北的军事压力不复存在。
  
   在政治上董卓又做了个大动作,同时又具有特别重要的军事意义,这就是:迁都。
  
   你们不就是想来抢这小皇帝吗?我把这小儿藏到大后方去,咱老董留下来,甩掉包袱,轻装上阵,陪你们这帮上马都得别人扶着的书生玩玩。
  
   袁绍你这个娃娃不是不知道好歹吗?那也就别怪我董卓心狠手辣了,董某把你委官封侯,你给老子来个恩将仇报,领头起兵反我,我董某人也不是什么儒家贤孙,不懂得“以直报怨”那一套圣人说教,我给你来个一报还一报,早时不是不报,是时候没到,现在是时候已到,一切都报。
  
   你叔父袁隗不是还在朝中做着什么太傅吗?我先用他一家老小祭刀,煞煞你娃娃的锐气!
  
   于是,在滚滚的洛阳大火中,董卓露出狰狞的面目,全然不讲过去的情谊,他一不作二不休,,灭杀了袁氏宗族自太傅袁隗以下男女五十余口,灭了袁家的三族。
  
   还有另一个大大的好处:打仗不是耗费银钱吗?咱来个城外损失城内补,老子早看着你们洛阳这些富得流油的地主、富户不顺眼了,那钱放在你们家里留着当反政府经费呀?一律充董,不乐意?犯了法的人还能有啥政治权利呀?没收你们的所有资产是挽救你们,让你们为国家做做贡献,光荣光荣。
  
   算了吧,还是给你们一刀省事,镇压了你这个现行,财产自然归国家了。战士们注意,活做利索点、干净点,祖坟也给我刨开,破他的“四旧”!好玩意儿拿去陪葬未免太可惜了,暴殄天物呀。给我来个皇军的三光政策,迁不走的人杀光!财物给我抢光!搬不动的烧光!给反政府分子们来个坚壁清野。西北的方向的毛猴子拾掇了,现在轮到东边的了。
  
   洛阳东部,这是关东军的主力所在(论数量),也就是我们前边所说过的中部集团,驻军酸枣(今河南省延津县),有刘岱、张邈、张超、桥瑁、袁遗、鲍信、曹操等部,总兵力十万有余,超过与之对抗的董卓军徐荣部两倍还多。
  
   可是这个方面军却没有个正经头儿,谁家的羊谁赶着,谁家的孩子谁抱着,谁家的部队谁护着,生怕自己的战士受了风寒,一个个都关在军营里养精蓄锐,就是不让上战场。还不如后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遇到的地方军阀,那些土皇帝总算也出点人枪做做样子呀,这些古代军阀连个做样子的都没有。
  
   秦末诸侯讨伐秦国政府军的一幕在东汉又重演了,当时诸侯救赵到了巨鹿,面对秦朝大将章邯率领的四十万大军,都藏在寨墙后面瞧热闹,就看着项羽率领的西楚军一家在前面拼命。现在关东军的几位诸侯也是这种让别人死了我活着的心理,可是,能不能再出现个楚霸王呢?
   (请看下篇:四十九、西凉铁骑)
曼城~兴趣俱乐部
四十九、西凉铁骑
  
   曹操想扮演项羽这个角色。
   一是在剿灭黄巾军时,他也曾数历恶战,未尝败绩;而董卓却连战皆墨,未见胜果,自度董卓也不过如此。二是看着几位统军老大,畏敌如虎,怯战靡粮,心中实在看不起这些革命口号喊的震天响,上了战场尿裤裆的软蛋,便挺身而出:
  
   “举义兵以诛暴乱,大觽已合,诸君何疑?向使董卓闻山东兵起,倚王室之重,据二周之险,东向以临天下;虽以无道行之,犹足为患。今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三国志.太祖纪
   大意就是说:“我们以义除暴,盟誓已立,联盟已成,大家还有什么疑虑的?……现在董贼烧了洛阳宫殿,劫迁了天子,全国都震动了,一下不知道该听谁的了,安定天下在此一战,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错过呢?”
  
   来,看我曹操的!便带着自己的五千新兵投入了正面战场。张邈是曹操的铁哥们儿,不能无动于衷吧?要说这张邈也够仗义的,不但派招兵买马时投过资的卫兹带两千人马助阵,还让自己的亲弟弟张超率三千精兵接应,帮人帮到底吧。
  
   固然,董卓的一个区区校尉徐荣不是秦国的大将章邯,问题是现在的曹操远比不得力拔山兮的楚霸王,指挥的部队更比不得群狼般的西楚勇士,就是与在颖川剿杀黄巾军所率的羽林铁骑也根本不是一个档次。而且,闻名全国的西凉精锐又哪里是黄巾的乌合之众所能相比的?这象是带着一群刚长出嫩角的绵羊往狼嘴里送的伟大行动。
  
   军到荥阳汴水,与徐荣的骑兵部队遭遇了。曹操立即挥旗布阵,曹洪、夏侯惇等也马上按照在陈留演练的对敌阵型,指挥部队迅速变化队列。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五千新兵与卫兹所率的两千地方部队倒是没有一个怕的。
  
   谁知那徐荣打仗根本不管你什么章法,也不等你列好什么阵势,只听一声长长的号角,数不清的铁甲骑兵如同山崩地裂般压了上来!
  
   呐喊唿哨轰耳欲聋,马蹄声震得大地微微战抖,只听得敌方战鼓隆隆,号角呼应,夺人魂魄,曹操的战阵组不起来了。
  
   原指望弓弩兵能射住阵脚,哪知道两轮箭矢放过,只如同海潮前扬了把沙子,竟连稍滞敌骑的速度都没能做到,敌军的钢铁洪峰已卷到眼前,顿时,雪亮的是刀,鲜红的是血,白红交加,上下翻飞;惨呼的是自己的战士,狂笑的是敌军的士兵,自己的部队已经崩溃。
  
   刚穿上新军装的农民们哪儿见过这个?什么为国为民的政治动员,什么军令如山的战场纪律,头没了,那玩意有啥用?保命要紧,走吧,可走得了吗?人家那大个长腿的西凉马跳的可不是盛装舞步,拼吧!逃也是个死。
  
   可惜明白这一点的只是少数士兵,大部分兵败随山倒了,曹操傻了。也学那少部分战士,亲自出马拼杀,我曹操岂是临阵脱逃之怕死之人?谁想念头刚起,一支不知何处射来的骑弩钉在了胯下战马的脑门上,这下完了,铁蹄之下,安有完卵?
  
   正躺在地上闭目待死之际,一骑飞到身前,睁眼看时,却是堂弟曹洪,这曹洪没有片刻犹豫,飞身下马,将曹操一把拉起,托上了自己的座骑。这时候,战马就是战将的性命啊,曹操怎肯牺牲兄弟换己逃生?当即挣扎着下马。
  
   曹洪怎容得曹操下马?在他心目中曹操早就不是什么堂兄了,是自己的主人,愿意为之效忠一生的主人:
  
   “主公速走,天下可无曹洪,不可无主公!曹洪步战也要保得主公脱此危难!”
  
   还能有啥说的?把话说到这份上了,为了天下百姓就领了堂弟的深情厚谊吧。
  
   这曹洪步战的工夫还当真了得,一把大砍刀舞得水泼不进,远拨箭矢,近挡刀矛,上斩人头,下砍马腿,西凉士兵竟近不得曹操一丈以内,这绝对是真正的一人拼命,万夫莫挡。
  
   终于且战且退,杀出重围,回头看,七千人马 残存寥寥,最痛心那初任都尉带兵的孝廉卫兹竟也伤命于乱军之中,不由曹操痛彻心扉,悔恨交加。
以后怎么办?呕心沥血聚拢的一点家底登时化为乌有,血的教训啊!万幸兄弟子侄诸将性命尚在,咱曹操是那一蹶不振的人么?从头再做起,权当交学费,只有信心存,前途未可测,回老家,再招兵去,后人那首诗怎么说来着?对了: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
  
   不过走之前不能便宜了那几个拥兵观望的大佬,先回酸枣,骂他们个狗血淋头再说!
   (请看下篇:五十、孙坚小传)
曼城~兴趣俱乐部
五十、孙坚小传
  
   不得不先简单介绍一下孙坚这个人,因为他毕竟据有将来三国之一吴国的太祖位置,也可以说,孙坚就是吴国的国父,是孙坚从组织上创下了吴国的家底。
  
   孙坚是吴郡富春人,打小就有勇有谋,我们在十七岁时大概还坐在高中教室里听老师训话吧?可人家孙坚十七岁时就已经干上了副厅级的市公安局长:富春县的代理郡尉、吴郡的郡部司马。
  
   据三国志记载:熹平元年,年仅17岁的孙坚和他父亲孙钟乘客船办事,到钱塘时,碰到当地著名的海贼胡玉领着一帮弟兄在岸边分赃,孙坚见状,独自一人操刀上岸,对着众贼人指东划西,好像在指挥人马,胡玉等以为是官军来了,怕寡不敌众,弃财而逃,孙坚不依不饶,竟然还追上去砍了一个。
  
   于是,名声大振,被吴郡太守看中,立即破格招聘为国家公务员,任命为代理郡尉,做了富春县的县吏。当年被提拔正式做了吴郡司马,也就是郡尉,相当于现在一个市级公安局局长。十七岁的未成年人啊,厉害吧?
  
   厉害的还在后面呢,还是熹平元年,在会稽称了好几年越王的许氏家族中的许昌继任新“家督”,他显然不满足越王的称号,改称阳明皇帝,在老巢句章(就是现在的余姚)起兵造反,并且有了不小的声势,聚集有上万人。
  
   身为邻郡司马的孙坚闲不住了,招募了千把人吴郡“精勇”,和扬州的官军、会稽的官军一起投入了平乱之战,青年团孙坚立了大功,阳明皇帝许昌的造反被轻松镇压。
  
   得胜而回的孙坚虽然受到了扬州刺史臧旻的表彰,可是并没有升官,而且还被调出了吴郡,甚至调出了扬州。原因呢?估计与强娶了一个老婆有关:吴郡的吴家是个著名的土豪强,上下关系相当硬,家中养了个女儿吴氏长的极美,是人人见了都会有想法的那个级别。孙坚也对这位美人有了想法,非要娶了做老婆不可,可是吴家偏偏对这个少年发迹的郡尉瞧不大上,拒绝了孙家的提亲。
  
   孙坚在渔色方面绝对不亚于曹操,只要看中的女人还没有搞不上手的,这点本事与他的勇武相比有得一拼,本局座看中的人谁敢不给送进被窝里来?于是便趁这次平叛任前线司令官之际来了个霸王硬上弓,武力娶亲,品尝了吴郡“超女”吴氏。
  
   至于吴氏后来因祸得福做上了东吴国母的位子,那是后话,现在的吴家可感到在地面上丢了大人,面对腰里别了枪的丘八又惹不起,就没少在上头拍了孙坚的黑砖,使孙坚得了美人,耽误了仕途。
  
   孙坚被调出扬州后,最早担任的是徐州广陵郡盐渎县县丞(相当于常务副县长,就是现在的江苏盐城,)几年后,又被调到下邳国担任盱眙丞,最后,又被调为下邳丞。基本上是平级调动,升官的路走的不大顺。
  
   可是,他在故乡的弟兄们(其实就是当地的小混混,他们中的主力就是前文所说的吴郡“精勇””)大部分都跟了过来,这成了日后孙坚赖以起家的基本力量。应该说,被调离扬州吴郡之后,孙坚的地方政治力量被严重削弱,可是,他的军事力量仍然被保存了下来。 www.6park.com

还是造反的黄巾军成全了孙坚,其实后来三国的太祖、先主们都是跟着张角发起来的。
  
   黄巾起义爆发,衰弱的东汉王朝的政府军显然已经无法对此加以控制,于是原本就已经很强大的地方军终于堂堂正正的站在了2世纪末中国历史舞台的中央!
  
   当时征讨黄巾的政府军主力由左中郎将皇甫嵩和右中郎将朱儁率领,因为政府军实力实在太弱,所以不得不从地方上筹军。身为下邳丞的孙坚被朱儁征为佐军司马参战。
  
   孙坚早就被困在县丞这个小官的位置上不耐烦了,这下真是有了时局造英雄的感觉,当然是大喜望外,踊跃参战。
  
   有了剿灭黄巾军的堂皇理由,孙坚除了带上本郡的铁哥儿们外,还在当地招募了不少士兵(其中包括后来的东吴第一将军,当时流寓淮泗的程普),有千把人,随同朱儁出征,屡建奇功,被升为别部司马。
  
   黄巾之乱平定后不久凉州的边章、韩遂造反,车骑将军张温出兵西征。可能也是出于朱儁的力荐,或者孙坚曾与张温有过交情,张温让孙坚屯长安,留守关中。在留守关中期间,孙坚与董卓有过一面之交,那时候孙坚差点鼓动着张温宰了董卓。
  
   凉州叛乱平定后,孙坚被拜为议郎。此时,长沙区星又造反了,孙坚被任命为长沙太守南征。从此,孙坚脱离了中央政府,犹如龙归大海,虎进深山。
  
   孙坚到荆南后不过一月就平定了区星的叛乱。由于周朝、郭石在零陵、桂阳响应区星造反,孙坚很有魄力地越境讨伐(这在当时是不为朝廷所允许的),结果获得胜利,中央政府不但没有怪罪孙坚,反而加封他为乌程侯(属于县侯)。由此可以看到,当时的中央政府对于地方政府已经基本失去控制了。
  
   孙坚曾经越境至庐江讨贼,可以看出,灵帝末年的孙坚不但在荆南三郡站稳了脚,还在老家扬州有了一定的声势。
  
   然而孙坚的这一次出兵庐江,最大的收获应该是结识了当地的豪族周家。当然,那时他不可能意识到庐江周家对他后继者的帮助会有多么大:给他的接班人提供了日后的东吴名将周瑜。
  
   经过不间断的血战,孙坚带出了一支铁打的部队,其战斗力举国闻名,就是手握西凉铁骑的董卓对孙坚也向为惮忌。现在接到讨董檄文,孙坚毫不迟疑的加入了关东联盟一方。
  
   雪亮的军刀高高举起,狠狠的劈在了——第一刀没劈在董卓的西凉兵头上,而是突然转向,砍向了自己阵营:劈在了同为关东集团的荆州刺史王叡头上。
   正是:
   说不清的理,道不完的由,诉不及的旧怨添新愁;
   胜了的是王,败了的是寇,话不完的龌龊与风流。
   别提什么该不该,莫问什么咎不咎;
   何论什么敌不敌,少信什么友不友。
   有道是种瓜的得瓜,种豆的得豆;
   无非是有冤的报冤,有仇的报仇。
   自古英雄出乱世,
   从来胜者书春秋。
   何如田园话桑麻,
   却向幽溪甩钓钩。
   (请看下篇:五十一、同室操戈)
曼城~兴趣俱乐部
五十一、同室操戈
  
   前面曾专为“斗”字写了一篇简论,其实还应该再深入一步,那就是我们中国人在“斗”这个字眼上的光辉历程。勿须讳言,我们的祖宗们绝对是斗的行家,尤其善于内斗。
  
   整部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几乎就是一部内斗的实录,而且还斗出了大学问,上升到了理论高度,除却名扬世界的兵书、三十六计等不说,宫廷内斗那也是总结出了宝贵的经验的,《资治通鉴》《二十四史》无不如此。近代的《剿匪手册》更是内斗的纲领性范文,被剿者也没落下风,内斗的理论佳作洋洋数卷,荣登全球发行量次榜,占榜首的是一部叫“圣经”的故事书,超过它难度不小。
  
   唯喜一本叫做《论持久战》的小册子,那是专门指导外战的,可惜在全部中国历史中,占得比例少的可怜,再说,有时候内战与外战的性质还真不大好定,你刚夸完一个抗击夷族侵略的英雄,转眼间便会被定性为是闹家窝子的行家,因为现在人家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了么,你要活到现在那还不是在屠杀同胞?褒谁贬谁那要看现实需要,历史也是要为现实政治服务的。
  
   也难为那些“史学专家”了,形势变化这么快,叫人怎么跟得上?政策就是要优待少数,早知道就全力打扮金兀术了,再多夸夸努尔哈赤、多尔衮、鳌拜什么的,不就赶上现在的潮流了吗?至于于谦、文天祥之类,明摆着不识时务么,都是自家兄弟,为啥不投降?吴三桂?当然是大英雄!率先促进了民族合作,还能不是英雄!?
  
   别扯远的、大的啦,往小处说,对门邻居也占个外字,一家人应该是内了吧?不一定,兄弟姐妹分家时就是由内字向外字转化的开始,夫妻俩?没听说现在时兴两口子“AA”制了吗?那也是内外有别的初步表现形式。
   内外要看对谁说,比如现在的孙坚,对付董卓当然是对外,关东军内部也是存在“外”的,荆州刺史王叡就是一个必须先除掉的“外敌”!攘外必先安内,不是蒋委员长发明的,古时就有,“内”人需要“安”的时候,就绝对是最“外”的外人。
  
   那荆州刺史王叡与长沙太守孙坚早就有过节?然也。
   在当初孙坚平定荆南时,王叡和孙坚是并肩作战的战友(东汉未年时刺史和太守的官阶是一样的,前者的社会、政治地位更高,军事地位不一定),可是王叡却很看不起孙坚,而且还是明着看不起。
  
   为什么?家庭出身不同呗,上世纪七十年代前,谁能看得起地主、富农?现在的城市白领能看得起农民工?在当时,王叡属于一流名门,不免有些矜气;而孙坚属于暴发户类型,是以军功立足,没啥政治背景,小时候还是吴郡著名的烂仔,可以说,王叡轻视孙坚是理所当然的。
  
   而以孙坚的脾气来讲,还最忌讳这一点,所以当时就想宰了这个蔑视自己的家伙。现在率重兵北上,大好时机,孙坚陡生杀意。
  
   恰巧如同人内急时遇到了厕所,有人来求孙坚帮忙干掉王叡了。
   王叡与武陵太守曹寅有尖锐的矛盾。在荆州军准备北上伐董时,王叡曾扬言要杀曹寅,曹寅当然很害怕,与其被你杀,不如我先下手为强,于是便求救于正在北上的、同样和王叡有怨的孙坚,孙坚当然就痛快的答应了。结果在客军孙坚和地头蛇曹寅的夹攻下,王叡兵败身亡。
  
   孙坚在杀了自己阵营的一个刺史后,索性一不作二不休,紧接着又杀了一个跟自己同样官职的太守:荆州南阳太守张咨。
  
  
   北上途中,孙坚大军到了荆州最北面的一个郡——南阳郡,可是当地太守张咨却没有任何表示欢迎的举动。其原因当然很容易理解。张咨是豫州人,和王叡一样属于外乡贵族,俩人之间的关系应该还可以。孙坚杀了王叡,老张当然心里不太乐意,所以对孙坚爱理不理的。
  
   另外,张咨也有这个资本。在东汉,南阳不但是帝乡,还是著名的繁华地区,南阳太守在当时几乎和州牧的地位相当,他当然有理由小看孙坚了——虽然明知道孙坚在荆南有着不一般的根基!
  
   孙坚自然不能忍受,既然已经杀了刺史了,干脆再杀个太守吧!张咨不过是一介文士,哪里是孙坚的对手?理所当然的陨命于孙坚刀下。
这时,孙坚知道自己在荆州的路快走到头了,不单因为太残忍,关键是再北上作战粮草谁供应啊?古时候跟现代的战争行为没有啥不同,也是打的经济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工作跟不上,部队不用打也会自行完蛋。况且,他杀的两个人也是关东集团里的大人物!在自己阵营里,孙坚现在也成了众矢之的。
  
   情况现在明摆在这儿:孙坚以长沙太守的身份,借着讨伐国贼、兴复汉室的口号在荆南起兵。可是,矛头所指却是与自己有宿愿的、同为关东联盟领导人物的荆州刺史王叡和南阳太守张咨。孙坚的举动遭到了绝大部分关东联军上层人物的反对。
  
   但以他自己的实力是不可能一统荆州的,连回到家乡的实力也未必够,遭到了自己盟军的敌视,这种状况下常人的出路应该是投奔董卓。可是孙坚不干。孙坚和董卓根本就尿不到一个壶里,两人是不可能走到一块的。
  
   怎么办呢?孙坚有了点走投无路的感觉。天无绝人之路,这句老话有在孙坚身上得到了体现:一个人以救星的面目出现了,这个人就是袁术,从此,直到孙坚37岁去世,袁术都一直影响着他!
  
   看透了这一点的继任南阳太守袁术趁机向孙坚伸出了橄榄枝,经过慎重考虑,进退两难的孙坚终于投靠了袁术,袁术也很爽快,立马提名孙坚担任豫州刺史,只是现在豫州的大部分还不是袁术的控制区,说穿了孙坚担任的是袁术的“征豫将军”。
  
   接连两件错事,使孙坚从勇武的长沙太守身份沦落到南阳太守袁术的家臣!对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的袁术来说,却是做了他一生中为数不多的一件英明决策:前期的袁术军事上很横,那还不是靠着孙坚父子?
  
   得到了后勤保障的孙坚北上了,第一站是豫州的颍川,受到了太守李旻的积极响应,李太守加盟了孙坚的部队,孙坚现在才真正的把他的长沙精锐指向了董卓,西凉铁骑这回才算遇上了对头。
  
   豫州梁东城下,孙坚能否替曹操报全军覆没之仇?这次,恰碰上的就是全歼曹操陈留军的西凉军徐荣,孙坚不是曹操,长沙精兵不是陈留的乌合之众,徐荣:把脖子挺直了,看俺孙坚如何取你头颅!
   (请看下篇:五十二、重整旗鼓)
曼城~兴趣俱乐部
 五十二、重整旗鼓
  
   能获得成功的人几乎全部具有锲而不舍的性格,就算买彩票都不例外,你如果想扔出两块钱去就立马变成个百万富翁,老孙劝你还不如坐在院子里勤看着点天,说不定有块黄金做的陨石落在你面前呢,按机率难说哪个大。
  
   曹操就属于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人。只要看准的事就坚决走到底,不就是损失了五千新兵吗?权当是给兄弟们做陪练牺牲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身边的亲信没丢命,那就是营盘还在,兵就会流进来的。回老家招兵之前,他去了趟酸枣,那些养兵观战的诸关东军大员在干什么呢?正忙于相互请客。
  
   一般情况下,天各一方的领导难得聚到一起,好不容易凑上个会议呀,论坛呀什么的到了一个城市,相互增进的私人感情是可以理解的,挥霍自己单位的银子总有一天要出事,兄弟单位之间礼尚往来就再正常不过了,于是大家便心照不宣的为国家做起了公关工作,相互招待回去报销时就合理合情又合法了。
  
   招待的项目经相互攀比越来越科学化、系列化、细腻化、隐晦化,那四菜一汤的规定卡不住支出一支笔的一把手,从开始的王八宴很快进化到了服务一条龙:席中卡拉,酒酣歌舞,餐后按摩,足底保健,败火药浴,三十六动,保证让你体验到天上人间的滋味,因为豆蔻年华的美女是全程陪同的。
  
   刚从血与火中挣扎得姓名的曹操见此情景痛心疾首,当即慷慨陈词:
   “大家听我一句话行吗?我们如果万众一心,分兵占据洛阳四周有利地势,以深壕高墙围困洛阳,摆出随时进攻的架势,就是不与他作战,(现在曹操终于领教了西凉铁骑的厉害,再不提与之野战了)然后将此形势通报全国,以顺诛逆,天下可凭此一战而立定。现在诸位打着兴义兵讨伐逆贼的旗号,却相互猜疑,不思进取,天下人会怎样看你们?我曹操真为你们感到羞耻啊!”
  
   俗话说赖狗扶不上墙去,曹操苦心献计也好,语言相激也好,泼口大骂也好,也就是痛快痛快自己的嘴皮子,没人会理睬一个刚打了大败仗的将军的,就是铁哥们儿张邈也不例外,明确拒绝了曹操的提议。说话的分量与实力是成正比的,你曹操现在还有啥资格说东道西?
  
   无奈之下,曹操只好收拾残部回了老家樵县,真正的自己队伍向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就这样哑火了,再从头开始吧,曹操的计划是在自己的老家拉起一支子弟兵来,以此作为骨干,然后进军扬州,招兵买马,先保存、壮大自己,再进攻、消灭敌人,这路子算是走对了。
有一件事要专门提一下,就是这次的故乡之行,使曹操首次结识了将来要与他在政治、军事上纠缠一生的冤家对手,这个人就是在后世中的知名度丝毫不亚于曹操的刘备刘玄德,此时的刘备也在沛国一带做发动群众积极入伍的工作,未来的魏王与将来的先主在樵县举行了一次“双龙会”。
  
   当然,现在的两个人都不可能认识到这一点,但初次的会面使两人都有一种英雄相惜的感觉是无疑的,不然二人之间以后也不会发生诸多的恩怨瓜葛了。
  
   前文老孙说过,曹操砍任何人的脑袋从没有犹豫过,惟有对刘备是个例外,有大师说这是曹操一生中所犯的最大的错误,老孙对此结论持怀疑态度,观点容以后再细讲,就连刘备我们也先放一放,还是先关心前方战事。
  
   国贼未除,前方将士正拼杀于刀光血雨之中,双方统帅部有的连出奇招,有的开始把暗箭瞄准了自己的战友,有的继续抓紧享受靓女美酒,老孙实在无闲心关注后方的这两位相互吹捧的英雄。
  
   洛阳南部前线,勇冠天下的孙坚与不见经传的徐荣开始了令天下人都目瞪口呆的血战。
  
   鲁阳城门外,孙坚奉袁术命令正举办盛大的欢送仪式,欢送谁呢?在袁术手下任长史的公仇,这公仇官儿虽不大,但此行承担的任务却是孙坚最关心的,干吗去?是受孙坚所托去找调军粮去,马上就要打大仗了,袁术承诺的粮草却迟迟未能运到,前敌主将孙坚心里有点发毛,所以对公仇之行格外重视,召集鲁阳的所有官员属吏,专门在城外搭了营帐,举行宴会给公仇送行,给足了公仇面子。
  
   其实这面子是给袁术的,大家谁都明白,这是在变相向袁术宣誓效忠呢。不过那董卓的部队也太不给面子了,酒未过一巡,欢送词还没宣读,那徐荣的先头部队竟然到了。
  
   西凉骑兵!众官象是羊羔见了狼群,一下乱了,都想抢先跑进城去,积极守城么,没啥值得责怪的。
  
   孙坚就是孙坚,半世英名岂能丢在这鲁阳城门口?大喝一声:“哪个乱动立斩!继续饮酒,仪仗队的表演别停顿!”
  
   徐荣的先头部队看到敌人在自己的马前宴会,旁若无人的饮酒作乐,一时懵了,勒住了马,等大部队到齐再说吧,看你这露天酒宴散不散场!
  
   骑兵部队行动就是迅速,一会儿工夫竟然万余骑集到了城下;孙坚呢?谈笑自若,犹如没看见西凉兵的到来;号称中国第一精锐的西凉铁骑更傻眼了:这孙坚真是见面胜似闻名啊,这是没把我们西凉兵放在眼里呀,冲上去,剁了丫的!
  
   别,肯定是人家有备无患,人家明支了张网,咱别主动去钻了。于是后队变成前队,徐徐而退,部队不慌不乱,井然有序,不愧是闻名全国的西凉铁骑,未损一骑,安全撤退了。
  
   在面无人色的众官退进城内之后,孙坚才向惊魂未定的下属说:
   “刚才假如争抢着进城,官员怎会抢得过士兵?我们又如何快得过西凉骑兵?”
  
   由此看,第一个把空城计用于实战的应该是孙坚才对,不是后来的诸葛亮,更不是曹操。
  
   那曾全歼过曹操部队的徐荣如果知道了今天的一幕,肯定会先煽自己一个耳光,再宰了今天带队的先锋官,不过良机既然已错过,后悔后面历来跟着莫及二字,鲁阳的机会没抓住,看你孙坚还能躲得过梁东城?
   (请看下篇:五十三、胜负难测)
曼城~兴趣俱乐部
五十三、胜负难测
  
   東漢初平二年(191年)二月,孙坚率十万大军直击洛阳。
   这时的南阳太守袁术对孙坚是大胆使用的,自己的全部家当几乎全部交给了孙坚,南阳、鲁阳二郡的全部军马的指挥权交到了孙坚手上,使孙坚的长沙军一下膨胀到了十万之众;以两郡之所有财力物力供应孙坚部队的军需,又请示东汉中央政府落实了孙坚豫州刺史、破虏将军的官位,使孙坚名至实归。
  
   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向被讨伐的敌人请示封官,(当时的所谓朝廷其实就是董卓)这也算是东汉末年一道独特的官场风景,是绝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封建主义。以后的曹操也是照此方抓的药,一直到汉献帝免了自己的皇帝头衔,才不得不暂停了这套虚礼。
  
   废除是不可能的,很多很多年以后,延安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也是走的这套程序,蒋总统不是也不得不如此吗?后来还给自己敌人的谈判代表周先生委了个中将军衔。中国的历史经常有趣的重演。
  
   董卓呢?还就真的颁发了委任状。能给自己的敌人封官是什么样的心情?大概有人认为肯定是极不乐意——不然,老孙就认为老董当时的感觉绝对极“爽”:小样!还造我的反?连官不还是得伸着手向本太师要?
  
   对了,这里补充一句:现在的董卓又挖空心思给自己提了一级,当了太师了,一般这个尊位是专给皇帝的老丈人留的,董卓给自己带这顶帽子无非是强调比皇帝高一辈罢了;再说,你董卓封不封的人家这官都要做的,空头人情,不送白不送。
  
   还是说孙坚,虽然实际上成了别人的家奴,但也实际上当了大官,还实际上指挥上了十万大军,部队番号也随他的职务改称为豫州军。真估不透现在的孙坚内心情感,是乐?是羞?是苦?是酸?仰或兼而有之?
  
   大军到了梁东,西凉军的徐荣也到了梁东,一方是兵精粮足的十万大军;一方是狂傲无比的两万西凉铁骑;按孙子兵法上的提示:“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现在应该是孙坚攻必胜了,谁知偏遇上了个不按孙子兵法办事的徐荣,这胜负就难说了。
  
   那徐荣大概没用心钻研过孙子兵法,一到梁东,竟然不管三七二十一,置城外的数万敌军而不顾,散开一万骑兵包围了梁东!摆出了一付马上用骑兵攻城的架式。
  
   孙坚大怒:“匹夫安敢欺我!”
  
   事儿还就是在这儿明摆着,那徐荣就压根儿没把这勇冠天下的孙坚和他率领的十万大军放在眼里,你以为孙坚是浪得虚名?那十万豫州军都是来观摩学习的?徐荣是狂妄轻敌吗?非也。
  
   徐荣是把孙坚琢磨透了才来的这一手不讲理的战法。
   就孙坚目前的心理来说:这是归顺袁术后的第一仗,人家可是把看家的老本都托付给了你,此战许胜不许败,于国、于私、于理、于情都败不得。再说孙坚身经百战,其中大多都是以少胜多,象今天打这么阔气的仗真还从没有过,就象后世的李云龙团长攻打平安县城,哪还用分什么主次?都他娘的是主攻!给我照死里狠打就是了。
  
   问题是孙坚是个闻名全国的英雄啊,英雄哪里会用这种无赖的战法?再说,孙坚又不是刚娶了还没来得及睡的老婆被人抢跑了,犯得上这么火急火燎的拼命?那他要是按部就班的给我玩阵地战怎么办?
   徐荣怕的就是这个,要先激怒他,人只要怒火满腔,智慧就靠边站了。
  
   在他眼皮子底下围他的城就是激怒他的最好的办法,不亚于抢他的老婆,只要你出击与我野战,我就能充分发挥西凉骑兵的长处,机动自如,进退由我,别急——他不是自持英雄,兵多骄横吗?再给他设个小圈套,你以为西凉人不懂得战略战术?走着瞧吧,马上就见分晓。
  
   在指挥作战方面,孙坚从来是冷静的。
  
   面对徐荣把本已有限的兵力分出去近一半围城,孙坚岂能看不明白?他哪里有攻城的实力?修城墙就是专门用来克制骑兵的,用骑兵打攻坚战,那还不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作为一军主帅,徐荣就是再怎么名不见经传,也不会这么愚蠢。这是虚张声势,目的很简单,就是诱我出兵救城,他好借机袭我营寨,我何不将计就计? www.6park.com

 两军对垒就是双方的司令员在斗心眼,等到了交手的一刻,那也就基本到了战役的尾声。现在两个主帅看来都把对方估计的过高了,也都估计的过低了,矛盾吗?不矛盾,作战如下棋,本来就是竭尽心智来制造矛盾和解决矛盾,其运子过程就是在制造和化解矛盾中消耗对方,壮大自己,把对方的着法预期的过高或过低都是致命的。
  
   现在就比运气了,有时候运气决定一切。
  
   徐荣的西凉铁骑列队来往驰骋于孙坚大军与围城部队之间。
  
   孙坚身先士卒慢慢的向看来是阻援部队的敌人接近。
  
   两翼的重甲步兵竟好象比中间的步骑混合部队行进的还要快点,怎么了?莫非是孙坚初次指挥各方军马,有些调动不灵?
  
   不是的,这是孙坚有意为之,目的很明确:趁敌人注意力在孙坚带领的中军推进时,两翼尽快与城中接应的部队合拢,到那时,十万大军所张开的虎口就等于合上了嘴,而徐荣的主力也就成了虎口里的食,孙坚要一举围歼徐荣骑兵主力。
  
   那徐荣的注意力还当真就在孙坚身上,好象对两翼的战场态势视而不见,擂起战鼓,骑驽兵警戒两侧,徐荣本人跃阵而出,手持长杆大刀,竟然指名索战孙坚。
  
   可能有的古代战史专家要出来指责了,古时候作战也不是士兵观战,将军拼命呀,那都是小说中虚构的,真实打仗哪有用这么愚笨形式的?专家们错了,经老孙考证,古时候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还就是这样打仗的。
  
   是古人愚蠢?非也,是古人哪比得今人的道德观念?中华上国又哪里是罗马军团所能比肩的?具体理由与证据老孙以后会提供给大家,现在孙坚与那徐荣就要贴身拼命了,暂时没那个工夫争论这些纯学术问题。
  
   孙坚就是从血水里长大的,何曾怕过这个?能阵前一刀宰了你,那就省事多了,当即提刀出战,双方的士兵都暂时做起了拉拉队,只听得呐喊如狮吼,战鼓似滚雷,一场马上的白刃战拉开了大战的序幕。
   (请看下篇:五十四、喋血梁东)
曼城~兴趣俱乐部
五十四、喋血梁东
  
   喜欢中国古典战争小说的同学们大概挺熟悉一个词,那就是“回合”。回合这个词最早就出于单独的马战,后来被下棋的人借用了去,很形象的解释了每人各出一着的规矩,再后来用途就多了去了,大到国与国谈判,小到夫妻之间、蛐蛐斗架,近几年好象出现的最频繁的是乌拉圭回合谈判。
  
   步战能不能用回合来计量呢?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贴身肉博之时,你出了十拳,我兴许一招致命,这个帐不大好算;至于现在自由搏击赛场上有个漂亮妹妹举的那个小牌子,上面写着第几回合字样,那是为了烘托赛场气氛专门借用过来的,哪有扭打三分钟还算一回合的?
  
   一对一的马战不同,双方都要借助战马的速度来增加自己的打击力度,所以就远远的撤开了,同时加速,两马交错时,马背上的人便抓紧时间给对方一下,手快的说不准能捞上两下——当然要以牺牲力度为代价——两骑对冲过去了,这一回合就算是结束了,如果双方都还不服气,那就各自圈回马来,再原样来一次呀,第二回合就开始了。
  
   孙坚与徐荣现在就是在开始较量几个回合了,那时候的人还没学会韦小宝的下三烂歪招,放个暗箭、打个群架什么的虽然也免不了,但大面上还是讲点没约定也成俗的潜规则,所以大部分还是安分的做观众的。不过旁观也未必轻松,你看看现在足球场上观众的忘我劲,就会想象到看人拼刀子的投入程度了。
  
   孙坚与徐荣二马交错之际,人借马力,马仗人势,兵器相同,分量相当,两杆大刀喀嚓一响,交汇于双马之间,首个回合就平淡的结束了。
  
   一个西凉骁骑,一个中原勇将,谁服气谁呀?所以两人都不约而同的勒马而回,继续来呀。双方的将士呐喊震天,为自己的主帅助威,实际上跟足球场上的观众一样,都是希望自己一方的球员拼命。
  
   徐荣首合较量以后,略感两臂发麻,心中暗叹孙坚猛力,不过俺徐荣的绝招还在后面呢,今天有你孙坚好看的;孙坚现在的感觉相当良好,估计着自己力头上稍胜对方半筹,五十回合之内,干掉敌人有望。
  
   实际上二人各怀鬼胎:徐荣心里的小九九咱一会就能亲眼见到,就不用提前说了;孙坚其实一直眼角扫视着两翼自己的重甲步兵,两翼的部队并没有停顿下来等着二人的胜负,只不过速度略缓,距离更远,但包抄向梁东城墙的目标没变。
   纠缠的时间越久,对孙坚部队的战场态势就越有利。
  
   第二回合开始后,人在上边厮杀,座下的战马也没闲着,相交之时,也把对方的座骑当成了争春的儿马,趁空啃上对方一口、撂上对方一蹄子,这也是早训出来的本领。
  
   十来回合刚过,徐荣刀法已见略散,现在认输败下阵去?必将大大影响己方部队的士气,再硬撑下去?大刀无情,说不准自己的脑袋就丢在这儿了。
  
   徐荣象是突然觉察到了两翼的危险,趁回合之间与孙坚离的最远之时,催马便向战阵西侧弛去,随着他口中的一声唿哨,西凉军中号角扬起,眼见西凉军一部随徐荣开始西逃,一部退往围城的西凉骑兵。 www.6park.com

围城的部队也肯定发觉了战局对己方的不利,马上开始分往两翼集结;梁东城的城门已开始打开,护城河上的吊桥已开始缓落,那是在按孙坚约好的信号准备出城接应两翼步兵,围歼西凉主力。
  
   孙坚突然感觉到煮熟的鸭子要飞走,自己一举围歼西凉铁骑主力的计划可能要落空,两翼的部队还没合拢,那西凉马要是撒起欢来可不是那么容易追的。
  
   战机瞬息万变,哪容有细思的工夫?孙坚当即扬刀向自己的亲信副将祖茂发出了出击的信号,本人也纵马向徐荣追去。
  
   祖茂跟随孙坚征战多年,深领孙坚的指挥意图,把大军分为两部,步兵杀向围城的西凉军,自己率数千轻骑兵紧随孙坚追向徐荣。
  
   西凉马跑得不慢,紧追之下,虽然离豫州兵的大部队越来越远,但孙坚、祖茂的轻骑兵还是与敌人逐渐接近,看来威震天下的西凉铁骑也不过如此。
  
   前面徐荣带着他的西凉溃兵穿过了一片树林,孙坚略微放慢了追击的速度,待祖茂所率的骑兵基本汇合后,直向树林杀去。
   (请看下篇:五十五、喋血梁东(2))
曼城~兴趣俱乐部
五十五、喋血梁东(2)
   林内并无什么伏兵,也没有所担心的绊马索之类的东西,看样子徐荣的西凉军已穿过了林子,眼看自己的部队也要追出树林了。
  
   突然,孙坚隐隐心里感到有些不安:闻名天下的西凉铁骑不应该这么经不得战阵呀?就在刚要下令停止追敌时,林外长长的几声号角响起,东南西北号角悠然响应,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孙坚知道坏了,中了敌人的调虎离山之计,西凉兵也会巧用兵法,自己的半世英名,没料到折在这徐荣手里!
  
   是真英雄岂能受欺于宵小?孙坚率部回军向来路杀去,要拼出一条血路来,与自己的大部队汇合。哪知来路的西凉铁骑层层迭迭,箭弩如雨,刚试冲了一下,还没怎么厮杀,自己的骑兵已损伤一半有余,这下孙坚对西凉军的战斗力有了切身体会。
  
   退回树林后,西凉骑兵并没有迫近追来,看来是素闻孙坚勇名,倒也不敢过分用强。可是孙坚心里明白,敌人真正的主力还不在这儿,在梁东城下,那支没有主帅指挥的豫州大军完了,一大群长着坚角的牛,也是对付不了一小群生着利爪獠牙的野狼的。
  
   一阵阵呐喊传进了树林:“孙坚早降!投降不杀!”
  
   孙坚绝望了,自己难道连曹操也不如?曹操还能落个损兵未折将,性命得保全,孙坚却要丧师陨命于此?
   拼命吧,将军只能阵前死,自古壮士裹尸还!孙坚环视了一下自己的士兵,这都是随自己刀山剑阵里滚出来的老兵,没有一个人有怯阵的表情,视死如归的人们聚在一起,铸成了一片庄严的悲壮。
   不用动员,不用说什么多余的废话,孙坚知道,他们都能够跟随自己慷慨赴难,战斗到最后一息。
  
   正欲身先士卒做最后的自杀性一博,身边的祖茂突然伸手抢过了孙坚头上鲜艳的铜盔,带在了自己的头上:
   “麾将先行,将军随后杀出,保重!”
  
   不待孙坚表示什么,祖茂已率残部杀出了林外;孙坚差点热泪涌出:这是祖茂在以自己的性命吸引强敌啊,还用再说些什么?杀出去吧!
  
   孙坚铜盔上鲜红的盔缨吸引了西凉重兵的注意,一层层的围向了祖茂,那祖茂在把生死置之度外之时,勇猛非凡,西凉兵但凡照面,不出三合即滚落一颗人头,一时无人敢于近前。只是密排骑兵战阵,牢牢的困住祖茂,祖茂干脆回身杀向树林,他已注意到孙坚此时已经冲出了西凉铁骑的包围。
  
   跑了十余骑披头散发的豫州兵,徐荣根本不大在意,眼前的孙坚才是条大鱼,对孙坚拼死杀回树林,西凉兵也没有认真的阻挡,这片树林早已被围得铁桶一般,不怕你能上天入地。
  
   树林内隐约可见孙坚头顶的红缨,对于肯定要拼命的孙坚,徐荣更犯不上上前拼命,手下的西凉将士也没有必要作无谓牺牲,徐荣自料难以活捉孙坚,退而求次,死的也凑合吧。给我用弓箭招呼他!
   箭若流星,密如急雨。
  
   其实那孙坚的头盔只是带在了棵一人高的半截树桩之上,祖茂在孙坚脱险后,内心安定,急中生智,让这顶惹眼的铜盔暂助这半截树桩的威风吧。自己则藏身在不远处,冲出去是不可能的,也不是祖茂愿做的:孙将军还没有走远,要尽量给他留更多的远遁时间。
  
   眼看天色将晚,徐荣担心夜长梦多,再有变故,冒险率铁骑慢慢靠近树林,及近目标,才发觉上当,心中大悔。正待传令搜索树林,不远处已传来厮杀声,原来是士兵已发觉祖茂,展开了围杀。
不一时战斗声息,徐荣走上前细看,才发觉一直被围的并不是孙坚,没奈何只好割下了祖茂的脑袋,在凑上孙坚的战盔,向上司胡轸报功吧,虽没斩敌主帅,但却歼敌全军,也是大功一件无疑。完美的事情总是免不了缺憾。
  
   徐荣心里想的是实际情况:他的主力由自己的副将李蒙率领的确在梁东城下。指挥系统突然混乱的豫州军被李蒙的西凉铁骑杀的七零八落,步兵逃命又比不得骑兵,说全歼了豫州军基本上接近事实。
  
   孙坚逃进了梁东城内,心里既恨自己轻敌致败,又伤损失爱将祖茂,还有个更大的难题在等着他去解:怎么向袁术交代呀?
  
   他恨死了西凉兵,恨不得马上出兵报仇雪耻,可是捞本的本钱呢?现在是个几乎输光了的赌徒啊。想与董卓军拼命还不容易?人家现在就马上又找上门来了,紧急军情来报:董卓派东郡太守胡轸为主帅,悍将华雄为前敌都督,起西凉铁骑三万,现已杀奔豫州而来;
  
   又一个雪上加霜的坏消息:董卓在派出胡轸、华雄大军的同时,又命令勇冠天下的吕布吕奉先为协助胡轸的副帅,率并州大军三万,一起压向豫州。
  
   山雨欲来风满楼!孙坚现在有了一种薄皮鸡蛋面临泰山压顶的感觉。
   (请看下篇:五十六、英雄本色)
曼城~兴趣俱乐部
五十六、英雄本色
  
   沛国樵县。
    曹操的扩军工作进行的出乎意料的顺利,毕竟是“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家乡的父老乡亲对曹操不久之前的失利是不在意的,估计根本就不可能知道自己的队伍还打过败仗,阿瞒这细伢这么英明,还能犯错误?
  
    舆论工具掌握在谁手里,也就相当于“真理”掌握在谁手里,老百姓能接触到的都是单方面的利好信息,那投资还能不踊跃?在压上了自己的性命时都是兴高采烈的。
  
    曹操的宣传教育工作也做的相当到位,绝不亚于戈培尔部长:
    “董卓逆贼,谋杀天子,欺凌百官,残害黎民,倒行逆施,天怒人怨;曹某不才,不甘尸位素饕,更羞为虎作伥;与其引颈待枭,何如奋而揭杆?前于陈留举义,天下无不响应;传檄到时,烽烟顿起,旌旗指处,鼠辈披靡;今董贼劫百官而西蹿,窃神器于私囊,天下英雄会盟于孟津,百万雄师集结与河洛,上承天命而讨贼,下救百姓于水火,我沛樵赤子,素以忠义闻名海内,在此国家存亡关头,焉能滞后于他郡?当随操赴义,挥戈斩賊,奸邪荡平之日,富贵与之共之!”
  
    看: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反动派仅剩残渣余孽,再不踊跃报名参军入伍,落水狗可没得打了。革命胜利之后,分给你们土地,大家都做大官,到时候可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的小康生活了,天天让恁喝面条子滴香油,娶个媳妇不发愁,有谁还能甘于做落后分子?
  
    还有一项奖励政策,那就是自行封官,收编民间武装。你只要肯把綹子并过来,管你青红帮、大刀会,一样给你个忠义救国军番号;只要服从调动,土匪的大当家也能混个新二团独立大队大队长干干。山阳巨野人李典(字曼成)带过来几千人,曹操立马就委任了个陈留都尉;阳平卫国人乐进(字文谦),个头矮小,其貌不扬,以前不过是个在曹操帐外站岗的列兵,这此回老家招兵,一下子就忽悠来了一千多人,曹操当场破格提拔,发了前军代理司马的委任状。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目前曹操本人还是东汉政府的通缉犯呢,现在的奋武将军的头衔是袁绍给的,政府没承认,算不得数,也就只能用来唬唬没见过官的平头百姓。
  
    袁绍现在已经公开不承认汉献帝这个小皇帝的合法性了,想换个听话的皇帝,候选人相中了幽州刺史刘虞,不过不管咋做动员工作这刘虞都不敢挑这个大梁,在这点上曹操坚决反对,声明只认可现在的汉献帝是唯一的合法皇帝。
  
    你看怪不怪?你既然拥护现在的皇帝,那就得承认那以皇帝名义颁发的通缉令的有效性,那就是认可自己流窜犯的身份,一个在逃的政府通缉犯竟还能以政府的名义封别人的官,全乱套了。
  
    还不如支持袁绍的政变呢,不过这时的曹操看得远得很,宁可与小时的伙伴袁绍决裂,也要坚决当保皇派,其中大有深意,容老孙以后再细讲。
  
    这不是,眼下的现实利益就来了,扬州刺史陈温、丹杨太守周昕知道了曹操“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政治纲领后,同时表态白送给曹操四千人马,连装备都免费奉送。
  
    政策和策略是曹军的生命,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带给曹操的是迅速恢复的军事实力,这下又能跟董卓干一场了!别忙,还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呢,一帮新兵蛋子,再加上扬州来的杂牌军,中坚力量还得指望自己那原来的残兵败将,哪能再去招惹蛮横无理的西凉铁骑?曹操现在也没有与西凉军作战的胆量了。
  
    那现在洛阳前线的十几路诸侯呢?更象缺钙的软皮鸡蛋,一听西凉兵的名字就恨不得闭眼塞耳朵,更别说与勇冠天下的吕布对阵,再加上个威震西凉的狠人华雄,还是躲着他们安全点。
    也不知就凭这兔儿胆当初怎么敢造的反?
  
    就没有人敢掠西凉铁骑的虎须了吗?有人!有人就偏不信这个邪,何人?不是别人,就是刚刚将十万大军葬送在西凉铁骑之下的孙坚!孙坚现在正便收拢被徐荣打散的散兵游勇,便开向南部的阳人城,他要凭手中不足一万的残兵败将,对抗胡轸、吕布率领的六万铁骑。
  
    据阳人军情急报,西凉军前锋都督华雄,已率万余原装西凉铁骑围了阳人,城中豫州军数次出战皆损兵折将,无人是那华雄的对手,现阳人城中仅有不足五千步骑固守待援,而华雄军已经舍马就步,遍造云梯石车,看来不日便要攻城,阳人危机!
  
    阳人丢不得,此城虽不大,但却地处豫荆二郡水陆交通咽喉,一旦阳人易手,豫州军粮草供应则全部被切断,那时全军将成饿殍,荆州也势必难保,关东军众人本来就在等、观、望中,此消彼长,那时所谓战场起义、军前投诚者肯定争先恐后,如此则华北告急!中原告急!中国告急!天下将永姓董矣!
  
    眼见得华夏安危集于孙坚一身,而孙坚呢?现在的实力与樵县的曹操强不了多少,也是一帮以原长沙军的残兵败将为中坚,再加上数千中看不中用的豫州杂牌部队,还有千余新兵蛋子。
  
    还是那句说过的话,孙坚就是孙坚,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且看那孙坚怎生独撑这大厦将倾之危局?
   (请看下篇:五十七、为将之道)
曼城~兴趣俱乐部
五十七、为将之道
  
   读史书有一种数字最信不得,那就是开仗双方所报的兵员数字,商周时代所记录的当兵吃粮的人兴许超过当时的人口总和,至于公布的战果就更匪夷所思了,谁如果有兴趣统计一下以前国民政府的剿匪战报,保证够“共匪”们死上个十来回的;之后这种传统越加被发扬光大,普遍推广,以至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象亩产万斤(公斤!)粮之类的都属此范畴,再后来被总结成了“先进经验”:村骗乡,乡骗县,一骗骗到国务院。
  
   来攻打阳人的董卓军的那六万铁骑就是吹出来的,至于是不是吃老董的空额那就不好说了,反正董卓现在也不在乎这点小钱,只要能打胜仗就行,撒点小谎?吹点小牛?斯大林是怎么说来着?胜利者是不应该受到谴责的。
  
   不过就实打实说,西凉军也要比孙坚强盛的多,先锋华雄的五千骑兵就是实实在在的足额;外围吕布也是这么个数字吧;安全的待在中间的中军主帅胡轸把精锐中的五千精锐留在了帅帐周围,保卫领导安全当然是革命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那六万铁骑的的主力现在哪儿呢?在酸枣前线呀,那里不是还有正在“马其诺”防线后面执行“静坐战”方针的众诸侯吗?
  
   就现在的作战方略,主帅胡轸与副帅吕布也是有严重分歧的,依吕布之见,是要把自己指挥的原并州军与华雄的西凉军合兵一处,全力拿下阳人,胡轸就带预备队等着分功就行了;但主帅胡轸心里不那么想:你不就是仗着是董太师的干儿子来抢功的吗?一个小小的阳人城,连我的一个先锋的马蹄子也绊不住,你给我担任外围警戒对付那狠人孙坚吧。
  
   孙坚虽兵败梁东,但情报工作做的还是不错的,这种情况以及胡轸、吕布的部队位置、用兵方向基本上一清二楚。
  
   不过豫州军新败,士气低沉,自己的援军与阳人城中的守备部队加起来也未必是那华雄五千铁骑的敌手,更别说还有个单人独斗自己肯定不是对手的吕布,这仗如不动点心思是没有获胜可能的。
  
   对谁动心思?当然是胡轸,那徐荣就是他的直接部属,报仇雪耻也要找到根上。可胡轸身边的五千西凉铁骑也不是吃素的呀,就凭自己手头这不足一万的残兵能不能相持都难说得很,再说,那胡轸身处二线,万一前边的华雄回军,自己的部队被算被包饺子了。
  
   为将之道,在乎一心。哪里是敌人最薄弱的软肋呢?
   孙坚是个政治上蛮干,不计后果;军事上细心,极重得失的将才,梁东偶然的轻敌已经使他品尝了苦果,他现在要用阳人之役来证明自己,自梁东率部出发那一刻,他就盘算好了自己这柄刚折了尖的钝剑该砍向那里。 www.6park.com

凌晨,华雄暂存养战马的营地又到了每日必须的遛马时刻,自从华雄的大军准备攻城以来,这战马就算闲在了这儿,西凉马再好也不能驮着士兵们爬城墙,战马的主人这两天一直在前方准备登城器具,五里之外的战马集养地便成了后方。
  
   看守并饲养这近五千匹军马的不到五百人,好钢要用在攻城第一线的刀刃上,担任华雄军临时马夫的都是些相比之下的病弱士卒。病弱也不允许懒惰,喂战马不是育肥猪,每晚夜草不断,清晨撒欢遛腿热蹄是必做的功课,哨兵按时搬开了营门木马。
  
   没听到一点异样的声音,十几名警惕的哨兵便象听到了卧倒的口令一样,齐刷刷的扑倒在地上,待听到箭矢与弓弦声时已没有一个人能喊出声了,每个西凉兵已经被不知多少支利箭洞穿。
  
   四面同时响起了一阵战鼓,寨门突然被强力推倒,本来就不坚固的寨墙几乎同时被掀翻,呐喊四起,马夫们只听到天塌地陷般的一片轰鸣,大批豫州军仿佛从天而降,一起涌入。
  
   憋了几天火的孙坚骑在马上进了华雄的马营,不过他没有动手,连嘴唇都懒得动一下,只是冷冷的看着自己的战士如同砍瓜切菜般宰杀零星抵抗的西凉士兵。
  
   势如风卷残云,顷刻间敌方活着的只剩下了战马,豫州军一片欢腾雀跃,纷纷去抢那些早就心仪的西凉战马,大个长腿的家伙,好玩意儿啊。
  
   “都赶出去,每匹马赏它一刀!”孙坚一直紧闭的嘴巴这时说话了,而且还下了一道不可思议的命令。
  
   士兵们以为听错了,一时楞在那儿没动,身后的校尉韩当兴奋了:一直手痒呢,没杀到人,宰马过过瘾也行啊,提刀纵马就要动手。
  
   新任的副将程普忙挥手拦住,同时示意韩当等孙坚把话说完。
  
   果然,孙坚向程普递了个赞赏的或许是会意的眼色,接着传令:
   “赶往那胡轸的二线方向,刀要砍在马屁股上,骑兵随我驱马杀敌,步卒由程将军率领对阳人方向的敌军实施警戒,无令不准主动出击迎敌。”
  
   这下连小兵们也明白怎么回事了,韩当一马当先,率部向做了战俘的马群扑去,一时间战马惨嘶,惊骑纷纷,五千惊马立时变成了无边狂飙,直向胡轸的中军卷去。
   (请看下篇:五十八、血战阳人)
曼城~兴趣俱乐部
五十八、血战阳人
  
   上篇的题目叫“为将之道”,文中又续了句“在乎一心”,可见只有匹夫之勇算不得将才,优秀的将军可不是那么容易做的。
  
   前敌都督华雄是个威震西凉的名将,那绝对是有真本事的,在数以百计的征伐戎狄、羌人的战争中华雄还从未有过败绩,这次提兵镇压造反的关东军,历经数战,皆有阵斩敌将的记录,还没碰上过势均力敌的对手。
   华雄不禁郁闷,做孤独求败的角色真他娘的不爽!放眼四海,天涯何处觅对手?惟有吕布,偏又太狠惹不得。再说,自己阵营的哥们,不算。
  
   今天从听到战马营地战鼓声起,华雄就已经把自己的祖宗八代不知骂了多少遍,挥掌抽自己嘴巴的同时,嘴里还喊着“活该”!打了一辈子雁,今天怎么让只小家雀给琢了眼?粗心大意害死人啊。
  
   关键是现在应该采取何种应急措施,这才是考验一个将军是否优秀的试金石,越是战局到了紧急状态,越是赌气莽撞不得,吃了亏就怕不接受教训,现在最需要的是冷静,镇静,再冷静,再镇静!
  
   发兵去救?下策也,让在马背上玩了一辈子的西凉骑兵改为步兵冲锋,只会让孙坚笑话西凉人的罗圈腿,战力连普通步兵的一半也达不到,又肯定没有人家的人多,几乎等于自杀;
  
   继续攻城?更无可能了,别说现在作战已经没有了实际意义,士气也没了呀,失去了战马的西凉士兵是比死了娘老子都痛心的,离了座骑,能不能干得过城内的守军还要打个问号。
  
   率部暂避?也行不通,刚改行的步兵怎么避得开新装备了西凉军马的骑兵?
   不好!华雄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已经万分危机,那孙坚的“西凉铁骑”肯定马上就会向自己杀来,城内的豫州军也不会只看热闹,弄不好今天就会全军覆没于此地。
  
   部队紧急集结,把所有的攻城器械改为防守工事,今天要在这阳人城下血战强敌,固守待援。俺要做一回孟良崮上的张将军,不惜献身做诱饵,只盼胡轸将军能如同蒋校长一般明白学生的苦心,速调大军给敌来个反包围,大功成就当在今日也。
  
   先不忙叹息华雄不可能知道张将军灵甫最后的结局,老孙先叙述现在的西凉军主帅胡轸。
  
   胡轸志大才疏,且贪功无厌,也是有点运气不佳,早三更便传令三军造饭饱餐,四更起寨拔营,五更动身开向阳人前线,准备汇合华雄部队,齐攻阳人,灭此午食,今晚当设行辕于城中也。
  
   至于那副帅吕布?先让他在一边当我的警卫部队吧,阳人破时,看他羞惭与否?
  
   军令如山,五更已到,众军已集合待命,胡轸正欲下令举号开拔,忽见远方的阳人方向隐隐尘埃扬起,仔细看时,那烟尘竟越来越大,越来越近,是哪位东方欲晓,为何君行早?
  
   突然感觉有点不对头,万马奔腾之声已渐入耳中,马嘶凄厉,尘埃已蔽半空,几淹却旭日,铁蹄震如雷鸣,直夺人魂魄!
   忙传令列阵准备迎敌,大将军应不动如山岳。
  
   仓促间阵型尚未调动之际,来敌已席卷至军前,只见无边的光身烈马,凶猛如狂狮,漫卷如洪涌,却看不见有任何敌人骑在马上,只听得烟尘后面,呐喊震天,鼓角相闻,最难猜是何方神圣,驱这些畜生来犯。
   这是啥新式战法?
眼见得部队已被冲散,狂飙将到眼前,自己的西凉精锐人仰马翻,坠马的士卒惨呼,避让的兵将惊恐,手中的刀枪不知招呼向何处,歪斜的旌旗难分横竖之东西,又听得:“活捉胡轸!早降免死!”喊声此起彼伏,胡轸心胆欲裂,此时不逃,更待何时?
  
   一见主帅以身作则,仓惶逃命,三军将士争先恐后,谁不效仿?什么叫兵败如山倒?现在的西凉铁骑就是典范,只可怜背井离乡的西凉士卒,自相践踏,死伤无数,哀嚎遍地,多少人胡里糊塗的做了糊涂鬼。
  
   吕布听得探马来报,胡轸的中军方向厮杀声不绝,必有大战,遂集本部军马赶来增援,谁料行至半途,前方已败,才想止住溃军重整再战,哪知急于逃命的溃兵毕竟也是闻名天下的西凉铁骑,冲击力如同决口的狂澜,势不可挡,再加上紧随而至的无数惊马犹如泻洪一般横冲直撞而来,竟然连自己的部队也被冲的七零八落。
  
   吕布本人也被裹挟着掉转了马头,不由自主的随溃军而狂奔,此时的军令只能传达给自己听了,却无奈的眼看着溃军的人数陡然增加了一倍,那是吕布的并州军也加入了溃败的行列。
  
   最可气的是,好不容易于乱军中找到了主帅胡轸,却只见他惊恐万状,语无伦次,索问敌情,竟然丝毫不知!
   窝囊啊,这是吕布有生以来打的第一场窝囊无比的糊涂败仗,而且是如假包换的一败涂地!实在是冤枉。
  
   还有更冤枉的人呢,阳人城下的华雄。
   华雄信心十足的等待着孙坚“西凉铁骑”的攻击与胡轸、吕布的救援围歼,时到中午,士兵们米水未进,却没见到孙坚的一人一骑,派探马查时,却回报说前方有豫州军重兵把守的防卫阵地,这是打的什么鸟仗?
  
   终于明白过来了,孙坚的“西凉铁骑”是去先对付精锐中军主帅胡轸了。不能待在这阳人城下等死呀,步兵也要去帮点忙,放屁总会添风,有总比没有强。
  
   饿得眼晕的士兵被赶起来向中军方向靠拢,前方与程普的步兵交上了火。饿兵打不过饱兵,冲不过程普的步兵防线,华雄大怒。
   提刀上马,亲自冲锋,幸亏华都督的座骑尚在身边。
  
   华雄就是华雄,竟被他一杆大刀杀出了一条血路,只是身后的“骑改步”实在不是程普的豫州步兵的对手,尤其是在肚里没食,身上无力的情况下。
   直杀得人困马乏方摆脱了程普的纠缠,回头看,只剩下自己单刀独骑,心里那个苦啊!不幸中万幸,自己的命还在。
  
   正在暗自庆幸之际,忽听呐喊声四起,周围敌骑云集,不好!迎面横刀立马,正是孙大将军!
  
   没奈何,拼命吧,硬着头皮上前接招,狠人拼命靠的也是一股霸气,现在除了丧气啥气都在孙坚这边,交马只一合,威震西凉的都督华雄就被孙坚砍了脑袋。
  
   阳人之战就这样以孙坚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孙坚要借大胜之余威,提军进洛阳,指渑池,直逼董卓之老巢长安,这时有两人同时害怕了,哪两个人?一个不用问是国贼董卓,另一人却是孙坚为之打工的老板袁术。
   正是,当面之强敌易克,背后之暗箭难防!
   (请看下篇:五十九、暗箭明枪)
曼城~兴趣俱乐部
五十九、暗箭明枪
  
   记得有个极光明磊落的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背后不说人?人们都知道这种现象是明摆着的事,但是能承认自己背后捣鼓过别人实在是太不容易了,所以老孙才断定:这句话的原创者绝对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
  
   至于背后议论一下别人就是不是属于放暗箭呢?那就不一定了,这要看你议论的出发点以及议论的内容所造成的后果了,用个法律术语来表达也就是“有没有犯罪故意”和“导致的行为后果”。
   现在关东军盟主袁绍的背后就被真正的暗箭瞄着。
  
   是袁绍先把暗箭射向的陈留太守张邈,这时的袁绍似乎已经是暴戾无比,张邈因为好意劝说他几句,他就不顾多年朋友的情谊,暗中写信指使曹操去杀掉张邈。此时的曹操绝对够哥儿们义气,明确拒绝了袁绍的指令。
  
   对别人放暗箭的人通常背后也被别人的暗箭瞄着。
   对袁绍放暗箭的人可不是一两个,其中就有他的顶头上司冀州刺史韩馥,韩馥现在感到了盟主袁绍对自己冀州刺史地位的威胁,正在逐渐的控制并减少对袁绍部队的军粮供应。
  
   再有一个人是鲍信,鲍信则认为袁绍实际上就是又一个董卓,他与曹操商议要“规大河之南,以待其变”,曹操嘴上应付着,实际上也没参与行动。
  
   还有两个对袁绍放暗箭的值得一提:那就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袁术和公开的敌人董卓:
   兄弟袁术对哥哥施暗箭是心理的原因:
   袁术虽是弟弟,但是嫡出,也就是是名媒正娶的大太太生的,袁绍这个哥哥却是庶出,也就是是小老婆或者说是二奶生的,袁术当然压根儿看不起这个“野小子”。
  
   关键是他已经觉察到:袁绍不仅要做盟主,心里还想做皇帝,只是现在还是个不好公开的秘密;而袁术更是想做皇帝,几近痴迷,后来,他也果真给自己加冕了——此是后话。
  
   对袁绍想换皇帝,袁术堂皇地宣布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说当今皇帝没有皇室血统,简直是无稽之谈。袁氏一门践履忠义,为天下人所共晓,群情激越,要讨伐国贼,洗刷耻辱,袁某义无反顾;拥立新帝,不是我想听到的事。”——这叫明忠君。
   他同时又在私下里给袁绍的信中写道:“现在的局势已经是疲敝不堪,而天意则对于咱们袁氏家族情有独钟,并且降下符应。”——这叫暗劝进。
   其实都不外乎一个目的,拆自己的哥哥的台。
  
   董卓的暗箭在于手段的高明:
   在与袁绍为首的关东军进入对持状态后,他向袁绍派出了五名招安大使,他们是:大鸿胪韩融、少府阴循、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循、越骑校尉王环。
    
   五人皆为名士,至于招安成功与否对于董卓来说那都是一样的。
   若招安成功,那你袁绍从今后就要听政府的了,我董卓则无忧矣。
   倘招安失败,有两种可能:
   一是招安者为盟军接纳,等于仍旧承认现在朝中的大臣,此前的按兵不动,就是明显的见死不救;
   二是招安者被关东联盟干掉了,则关东军等于斩断了与洛阳旧臣的感情纽带,洛阳旧臣遂成为孤单无助的群体,以后不靠找我这棵大树乘凉再找谁去?
  
   关东军既无心保皇帝,也无意救大臣,那你师出何名?各军作战的动力何在?既然哥儿们都无心西进,与我董卓拼耗实力,展开无名无利的战争,那我也就可以放心地做我的无冕之王了。
  
   那么这手明看招安,实是暗箭招法的实施效果怎样呢?
   大获成功!
  
   除去韩融以外,其余四人皆命丧黄泉,死于袁绍之手。对于这突然的变故,胡母班在关东军为他们设置的监狱中给他的妻兄河内太守王匡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我与董卓是亲戚?还是同他一样犯下了不赦之罪?袁绍张虎狼之口,吐长蛇之毒,把对董卓的愤恨转嫁到我的头上,这是多么地残酷啊!死,是人所惧怕的,但不能容忍的是被一群狂夫所害。如果亡者有灵,我一定会将你们的罪行向皇天倾诉。都说婚姻中能体现祸福,今天我算是看到了,原来是一家人,现在却成了仇人。我的两个儿子,你的外甥,在我死之后,千万不要让他们看到我的尸骸”。
面对死亡,胡母班大惑不解,连王匡也不得其中要旨,只能抱着自己的两个外甥大声地哭泣,但泪水并没有挽留住胡母班等人的生命,感化了发布命令者袁绍那已经变得生硬的心。
     
   在袁绍这位关东联盟领袖的眼中,已失去了士人名士的文雅,一切都转化成现实利益的纠葛,他也要拿起屠刀,刀起刀落间,哥们的温情就在鲜血迸溅中飞化了。
   自此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关东联盟就与洛阳旧臣分隔东西,正式成了敌人。
  
   而董卓的背后也有人用暗箭瞄着:
   朝廷的旧臣中,如荀攸、郑泰、何颙、等人就形成了秘密的结社,密谋诛杀董卓。暗杀集团的人都是何进招揽的海内谋士,是原来诛杀宦官的主谋。
  
   在董卓进京后,郑泰、何颙又受到董卓的信赖。他们原本就与袁绍等关东士人有着密切关系,把董卓视为敌人,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在他们的思想深处却孕育着一种“另类”的倾向,这在他们的谋划中就已经表露了出来:
   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崤、函,挟王命以号令天下,桓、文之举也。(《三国志》卷一〇《荀攸传》)
  
   注意到了吗?关键是在于杀了董卓后的安排:视天子为傀儡,“挟天子”以争霸天下。袁盟主杀了招安大使们以后,关东军与朝中士人已非故友。董卓的暗箭现在显示出了巨大威力。
  
   荀攸等人要刺杀董卓,得到了老臣们的赞同,司空荀爽、司徒王允、司隶校尉黄琬等也参与其中。
  
   王允,当年何进幕府中一员,在董卓面前,很懂得隐藏自己的信念,董卓也就把他当成自己人看待,这王允则表现的比董卓所希望的更象自己人,甚至连自己的干女儿啦、小蜜啦也干脆送给董卓共同享用。
  
   不禁想起了前边说过的一句话:一起嫖过娼的保证是铁哥们。
   (请看下篇:六十、形色暗箭)
曼城~兴趣俱乐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