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w5 i6 R' R o" K# s6 M( | 国徽:由一弯新月、一颗五角星、两面国旗、一颗海椰子树和绶带构成。新月和五角星表示马尔代夫的国教为伊斯兰教,国旗象征国家的权力和尊严,海椰子树代表人民的生计。底端的绶带上写着马尔代夫的传统名称。 * z `( P! R- p* s4 u. b5 R8 h 0 C# k9 W$ |4 k国家政要:总统加尧姆;1978年11月当选,五次连任。 * _' S3 l8 m8 L/ ]2 [
3 d& N* f0 s8 V% a' E 自然地理: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含领海面积),陆地面积298平方公里。印度洋上的群岛国家,南北长820公里,东西宽130公里,位于印度南部约600公里和斯里兰卡西南部约750公里。由26组自然环礁、1190个珊瑚岛组成,分成19个行政组,分布在9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内,其中199个岛屿有人居住,991个荒岛,岛屿平均面积为1-2平方公里,地势低平,平均海拔1.2米。位于赤道附近,具有明显的热带气候特征,无四季之分。年降水量2143毫米,年平均气温28℃。 ; W( |7 \( }; f
9 i, K+ @( O+ O" v- N4 Z 人口:29. 9万(2006年),均为马尔代夫族。民族和官方语官为迪维希语,教育和对外交往中广泛使用英语。大多数马尔代夫人属伊斯兰教逊尼派,伊斯兰教为国教。 ' j8 \0 x3 j. e& K. N- K2 Q) p& o% G- V# Q- @* U
简史:公元前5世纪雅利安人来此定居。公元1116年建立了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苏丹国,前后共经历了六个王朝。自1558年始葡萄牙对其实行殖民统治。在塔库鲁法努领导下,马尔代夫人民举行了起义,1573年光复祖国。18世纪又遭荷兰入侵。1887年沦为英国保护国。1932年,马尔代夫改行君主立宪制。1952年成为英联邦内的共和国。1954年马议会决定废除共和国,重建苏丹国。1960年英、马协定规定英租用甘岛基地30年。1965年7月26日马尔代夫宣布独立。1968年11月11日改为共和国,实行总统制。 1 K4 C! F: v. y% R: a+ M7 T9 w# w% D& L9 ~" v e% Z) j
政治:新宪法于1998年1月1日生效。宪法规定,马是完全独立的主权国家。改变旧宪法中总统候选人只有1人的规定,议员均有权利参加总统竞选。总统候选人由国民议会提名,全体选民过半数选举产生,任期5年。总统有权批准法律,召开国民议会特别会议,颁布临时法令和实行大赦,任命部长。马尔代夫国民议会为国家最高立法机构,议员任期5年。议会以简单多数通过法案。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全国没有建立政党、团体。马实行伊斯兰教法。 : \2 O* Q9 f3 L: u% E
- K5 u9 H* Z; ^8 F0 _
经济:旅游业、船运业和渔业是马经济的三大支柱。马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有各种热带鱼类及海龟、玳瑁和珊瑚、贝壳之类的海产品。全国可耕地面积6900公顷,土地贫瘠,农业十分落后。椰子生产在农业中占重要地位,约有100万棵椰子树。其它农作物有小米、玉米、香蕉和木薯。随着旅游业的扩大,蔬菜和家禽养殖业开始发展。渔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马渔业资源丰富,盛产金枪鱼、鲣鱼、鲛鱼、龙虾、海参、石斑鱼、鲨鱼、海龟和玳瑁等。近年来,旅游业已超过渔业,成为马尔代夫第一大经济支柱。 % ?* F& n& S0 m! ~, s
" u7 l v1 e/ O/ Q
新闻出版:全国有两种日报和少量周刊,系迪维希语,主要在首都马累发行。还有一份双周刊英文报纸。 G" R9 Z g$ F1 s - {, E$ ]8 x& z+ b 外交:奉行和平、独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同所有尊重马独立和主权的国家友好,重视发展与印度、日本、斯里兰卡以及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 }: ~5 G- c7 l' m: W+ H( a / m) K* d7 C' {/ |9 @[ 本帖最后由 钱来来 于 2007-6-9 19:26 编辑 ]作者: dipever 时间: 2007-6-5 22:34